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Disc)
定義
椎間盤突出,又稱「椎間盤脫出」、「椎間盤突出症」,是指脊椎中位於兩塊椎骨之間的椎間盤,其內部的髓核(nucleus pulposus)穿破外層的纖維環(annulus fibrosus),向外突出,可能壓迫到鄰近的神經根或脊髓,造成疼痛或神經功能異常。

常見位置
椎間盤突出可發生於脊椎任何部位,最常見於:

  • 腰椎(L4-L5、L5-S1):導致下背痛、坐骨神經痛。
  • 頸椎(C5-C6、C6-C7):造成頸部僵硬、上肢放射痛、手麻。
  • 胸椎:較少見,但若發生可能影響軀幹或下肢感覺。

成因

  • 年齡退化:隨年齡增加,椎間盤水分減少,彈性降低,容易破裂。
  • 不良姿勢:長時間坐姿不良、彎腰駝背。
  • 突然用力:如提重物、劇烈運動、車禍等造成外力衝擊。
  • 遺傳與體質因素。

症狀

  • 局部疼痛(如下背痛、頸部僵硬)。
  • 放射性疼痛(沿著神經分布,如腿部或手臂痛)。
  • 麻木或刺痛感。
  • 肌力下降、反射異常。
  • 嚴重者可能出現大小便失禁或行走困難(馬尾症候群,為緊急醫療狀況)。

診斷方式

  • 醫師理學檢查(肌力、感覺、神經反射)。
  • 影像學檢查:
  • 核磁共振攝影(MRI):評估椎間盤與神經壓迫狀況。
  • 電腦斷層(CT):輔助觀察骨骼結構。
  • X 光片:排除其他病變,如骨折、骨刺。

治療方式

保守治療:

  • 藥物: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神經穩定劑。
  • 復健治療:牽引、熱敷、電療、核心肌群訓練。
  • 生活調整:避免久坐久站、使用護腰。

介入治療:

  • 神經阻斷注射(如硬膜外類固醇注射)。
  • 高頻熱凝療法。
  • 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無效或神經壓迫嚴重者):
  • 椎間盤切除術(Discectomy)
  • 微創椎間盤手術(Microdiscectomy)
  • 椎間融合術(Spinal fusion)
  • 預後與預防
    大多數患者經保守治療可改善症狀,手術成功率亦高。平時應注意:
  • 保持良好姿勢。
  • 鍛鍊核心肌群。
  • 避免提重物及彎腰過久。
  • 維持適當體重,減輕脊椎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