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

( 最後修改時間 六, 2011-09-17 17:40 )

問題1:甚麼是痔瘡?
痔瘡是肛門直腸黏膜下直腸靜脈叢因血液迴流受阻,長期鬱積,造成血管叢擴張、黏膜鬆弛下垂、累積而成,並可因局部缺血形成栓塞壞死。以解剖學來說,痔瘡發生在齒狀線的上方稱為內痔;若發生在齒狀線下方的稱為外痔。內痔由於沒有神經的分佈,故較沒疼痛感,以出血為主;外痔則因有鱗狀上皮神經叢存在,除了出血、腫大、脫垂外,還會導致疼痛。
痔瘡形成的直接原因有便秘、排便過度用力、懷孕、靜脈曲張的遺傳傾向、長時間直立姿態、門靜脈高血壓等;另外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長時間坐在軟質座椅上、飲食攝取不均衡(過多高熱量的肉類,高纖維蔬菜水果不足)等等,是助長部分直接原因的不良生活習慣。患者往往因工作忙碌無暇,或害羞就醫,以致無謂的忍受痔瘡的痛苦與逐漸惡化,有些甚至採信不正確的偏方療法,引起潰瘍、壞死、敗血症等嚴重的併發症。

問題2:甚麼情況需要痔瘡手術?
痔瘡有許多的成因,不同的成因造成的痔瘡就有不同的形狀與治療策略,基本上依其嚴重程度可分為四度:

痔瘡的程度與症狀

程度症狀
第1度 侷限在肛門內的小痔瘡。
第2度 指肛門內較大的痔瘡。
第3度 大到脫出肛門的痔瘡,但是可以自行或是被推回肛門內。
第4度 完全、長期暴露在肛門外的痔瘡,即使用手也無法將之推回肛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