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的分類與治療方式
什麼是痔瘡?
痔瘡是指肛門內或外的血管叢腫脹,常見於久坐、用力排便或長期便秘的人。根據發生的位置與嚴重程度,痔瘡可分為內痔、外痔與混合痔。
痔瘡的分類
程度 | 症狀描述 |
---|---|
第1度 | 侷限在肛門內的小痔瘡,不會脫垂,可能有出血現象。 |
第2度 | 痔瘡在排便時會脫垂至肛門外,但排便後能自動縮回。 |
第3度 | 排便時脫垂,無法自動回去,但可以用手推回。 |
第4度 | 痔瘡持續脫垂於肛門外,無法推回,伴隨明顯不適或疼痛。 |
常見症狀
- 排便時出血
- 肛門腫脹、異物感
- 肛門癢或灼熱
- 排便疼痛
- 脫垂(脫出)現象
誰是高風險族群?
- 長期便秘者
- 懷孕婦女(因骨盆壓力)
- 久坐上班族
- 用力排便者
- 飲食纖維攝取不足者
痔瘡的治療方式
1. 保守治療(初期適用)
- 增加膳食纖維與水分攝取
- 規律運動改善腸道蠕動
- 避免久坐、久站
- 坐浴(溫水坐浴可舒緩症狀)
- 外用藥膏(消炎止癢)
2. 門診處置(第二、第三度)
- 橡皮筋結紮術(內痔)
- 注射治療(硬化劑)
- 紅外線或冷凍治療
3. 手術治療(第三、第四度或反覆發作者)
- 傳統痔瘡切除術(Milligan-Morgan)
- PPH手術(環狀痔瘡切除與肛管黏膜懸吊術)
- 雷射痔瘡手術(疼痛較輕,恢復快)
- 長效性止痛照護與術後衛教
術後照護建議
- 保持肛門清潔,每日坐浴 2–3 次
- 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
- 每日適度走動,促進血液循環
- 避免久坐或提重物
- 定期回診追蹤傷口癒合情形
醫師小提醒
「不是所有的肛門出血都是痔瘡,也可能是大腸癌!若你有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脫垂不回或不明疼痛,請盡快就醫評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