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攝護腺增生(BPH)
定義
良性攝護腺增生(BPH),又稱攝護腺肥大,指因攝護腺細胞數目增加導致組織體積增大,但這些細胞並非癌細胞,故稱「良性」。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BPH成為老年男性常見健康問題。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50歲以上男性約50%有排尿困難問題,隨年齡增長發病率越高,80歲以上男性幾乎皆有此問題。BPH如同頭髮變白或老花眼,是自然老化現象,無法預防,被稱為男性的「長壽病」。
症狀
- 排尿困難或需用力才能尿完。
- 排尿中斷及遲緩:尿流微弱,偶爾中斷。
- 餘尿感及尿後餘滴:小便後仍滴流不止。
- 尿急,甚至尿失禁。
- 小便後仍感膀胱未排空。
- 頻尿及夜尿。
攝護腺肥大從栗子大小增至如雞蛋大,影響排尿功能,引起頻尿、夜尿、尿急等刺激性症狀,以及尿流變細、等尿感、中斷性排尿、餘尿感、尿路分叉、滴尿及尿滯留等阻塞性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腎水腫或腎功能衰竭等非代償性現象。
病因
BPH主要由攝護腺組織增生引起,隨年齡增長逐漸影響排尿功能,具體原因與老化相關,無明確預防方法。
檢查與診斷
當症狀影響日常生活時,應諮詢泌尿科醫師,了解治療方法的優點及風險以改善生活品質。國際前列腺症狀評分(I-PSS)由世界衛生組織支持,用於評估BPH症狀嚴重程度,包含以下七個問題:
- 無法排空:過去一個月,有幾次上廁所後感覺膀胱未排空?
- 頻尿:過去一個月,有幾次排尿後2小時內需再次上廁所?
- 排尿中斷:過去一個月,有幾次排尿斷斷續續?
- 無法控制尿意:過去一個月,有幾次無法憋尿?
- 尿流速減弱:過去一個月,有幾次感覺尿流速減弱?
- 需用力排尿:過去一個月,有幾次需用力才能排尿?
- 夜尿:過去一個月,夜間起床上廁所的次數?
評分標準:
- 輕度:I-PSS 0-7分
- 中度:I-PSS 8-19分
- 重度:I-PSS 20-35分
若得分超過7分,應諮詢泌尿科醫師;得分超過15分,屬中度以上嚴重性,需與醫師嚴肅討論治療方案。
治療
治療方案包括:
- 監視等候:症狀輕微者可定期觀察。
- 藥物治療:抑制攝護腺增生,緩解症狀,但無法縮小攝護腺,需終身服用,可能有頭暈、頭痛、疲倦、便秘等副作用。
- 非外科侵入性療法:如微創治療。
- 外科手術:症狀嚴重且健康狀況良好者,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TURP)為最有效方法。
中華民國泌尿科醫學會規定,I-PSS總分高於15分可考慮手術治療。
衛教資訊
藥物治療僅能緩解症狀,無法根治,停藥後攝護腺可能繼續增大。患者應定期健康檢查,監控攝護腺狀況。手術治療對症狀嚴重者效果最佳,但需與醫師充分討論治療選擇,以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