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結石
定義
泌尿系統結石的成因複雜,主要因尿路系統中沉澱物過飽和,引起結晶形成結石。
症狀
結石症狀因部位不同而異:
- 腎結石:常見血尿及腰酸。
- 輸尿管結石:結石掉入管徑較小的輸尿管,會引起劇烈絞痛。
- 膀胱結石:導致尿液解不出,引起痛苦。
結石引起的疼痛多可通過藥物緩解,但結石對腎臟的破壞症狀不明顯,可能造成永久傷害。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僅在檢查中發現結石,但尿路阻塞及腎臟積水可能默默進行,導致腎盂、腎盞膨脹,破壞腎實質,最終腎臟功能不可逆喪失。即使手術取出結石,也無法彌補已造成的損害。
病因
體內新陳代謝廢物經腎臟過濾,若尿液水分不足,廢物濃度升高,易沉澱形成結石。其他原因包括:
- 新陳代謝異常
- 家族遺傳因素
- 尿液發炎
- 泌尿系統結構異常
檢查與診斷
患者常因腰背痛或血尿就診泌尿科,醫師通過問診、理學檢查及尿液分析,結合症狀與血尿情況,區分尿路感染或結石。若高度懷疑結石,需進一步檢查:
- X光(KUB):定位結石位置、大小及鈣化程度。
- 腎臟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腎積水等損害。
- 腎盂攝影(IVP):靜脈注射顯影劑,通過X光顯示結石位置及阻塞程度,協助判斷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結石治療因醫師訓練背景及患者狀況而異,需個別化選擇最適當方式。
治療
並非所有結石患者均需手術,小結石(直徑<6mm)在尿量充足下,85%腎結石及90%輸尿管結石可在6週內自行排出。結石越大,自行排出機率越低。治療方式依結石大小、硬度、位置、嚴重度、感染及泌尿系統解剖學而定:
- 輸尿管鏡或膀胱鏡碎石術:內視鏡經尿道進入膀胱或輸尿管,摘除小結石或擊碎大結石並洗出碎屑。
- 體外震波碎石:利用體外震波,通過X光定位,擊碎腎臟或輸尿管上段結石,對軟組織影響較小。
- 腎盂截石術、腎截石術或腎盂輸尿管截石術:適用於腎臟巨大結石,必要時切開腎盂或腎臟取石。
衛教資訊
預防結石復發的關鍵:
- 多喝水:每日尿量保持在3000毫升以上。
- 定期檢查:每3至6個月進行腹部X光或腎臟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
結石雖不致命,但為惱人慢性病,需反覆醫療,患者應仔細照護以維持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