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感染(尿道炎)
定義
尿道感染,俗稱尿道炎,指正常無菌的尿道因細菌入侵而發炎,常見細菌為大腸桿菌或腸胃道細菌。細菌可從尿道口進入膀胱,甚至上溯至腎臟,引發腎盂腎炎。細菌除經尿道口進入外,也可能經血液傳播至尿道,殞地後常殞留在腎臟、尿道結石或攝護腺,持續生長導致慢性尿道炎。
症狀
- 疼痛:膀胱部位或下背部疼痛。
- 灼熱感:排尿時有灼熱感。
- 刺痛感:排尿時有刺痛感。
- 夜尿:夜間頻繁起床小便。
- 血尿:尿液中帶血。
- 尿液異常:尿液混濁或有惡臭。
- 嚴重症狀:發燒、寒顫、嚴重背痛或肋骨下劇痛。
- 無症狀: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
病因
以下情況可能導致尿道炎:
- 水分攝取不足
- 尿道結石
- 腎臟結石
- 攝護腺肥大
- 糖尿病
- 使用導尿管
- 停經後婦女
- 懷孕婦女
檢查與診斷
- 一般尿液檢查:初步診斷尿道炎。
- 進一步檢查:適用於兒童尿道炎、女性一年內兩次以上尿道炎或男性尿道炎患者,包括X光及超音波檢查,以確認尿道是否有異常。
尿道炎主要分為兩類:
- 膀胱炎:最常見,排尿時有灼熱感或刺痛感。
- 腎盂腎炎:較少見,症狀包括高燒、背痛、噁心、嘔吐,易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需腎臟科專科醫師治療。
治療
- 抗生素治療:大多數抗生素可有效治療尿道炎。
- 預防慢性尿道炎:需徹底清除細菌,治療過程通常需2週至3個月,患者應與醫師配合以達完全治癒。
衛教資訊
預防尿道炎的方法:
- 確保足夠的水分攝取。
- 避免憋尿,及時排尿。
- 房事後進行沐浴。
- 優先使用淋浴而非盆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