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是你兒子
許棟樑 溪口樂智學堂學員家屬
撰文:楊舜斌 攝影:顏霖沼
許媽媽的日常
「他們到了沒?」許媽媽背著書包,每隔幾分鐘就問許棟樑,失智症中心的專車怎麼還沒來。媽媽不停退化,分不清楚眼前的人是他、舅舅還是爸爸。許棟樑難免感到苦澀,但慶幸媽媽不會陷在傷心回憶裡,而是活在當下的快樂。
提醒與陪伴
每天早上,許棟樑悄悄將樂智學堂的制服和書包放進媽媽房間,提醒她今天有課。若她沒反應,他會輕聲說:「已經八點了喔,是不是要去哪裡啊?還是你要待在家裡?」這時,91歲的許媽媽會乖乖出門等車,因為她喜歡去樂智學堂。許媽媽罹患失智症六年,現為中度失智。弟弟往生後,她行為異常,說話不合常理,誣賴他人偷東西,脾氣也變得暴躁。起初以為是正常老化,吃了抑制退化藥後腳腫嚴重才停藥。後經親戚提醒,許棟樑帶她到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檢查,確診輕度失智。
適應與改變
確診後,許棟樑積極參加病友會和講座,卻發現媽媽病情只會惡化。他曾試圖帶她到北部同住,但她在陌生環境迷路,三天後他決定讓她回老家。為照顧媽媽,他放下北部生活,搬回雲林,六年來家人從不解到支持。與失智媽媽相處初期,他因不了解行為模式,常與媽媽爭執,情緒難控。後來他學會「見招拆招」,爭執時藉故離開半小時,讓雙方冷靜,媽媽也會忘記爭吵。
樂智學堂的影響
三年前,在曹汶龍醫師建議下,許棟樑帶媽媽參加樂智學堂,每週多了兩天快樂時光。他能放心讓媽媽上課,自己則參加家屬支持團體,交流照顧經驗。起初,媽媽因不識字抗拒上課,許棟樑以「領紅包」為由哄她參加,首堂課因官員致詞過長,媽媽吵著要走,宣告失敗。但他不放棄,調整到課時間,慢慢讓媽媽習慣課程。雖然她有時記得紅包,有時忘記,但最終愛上課程的歡樂氛圍。儘管媽媽常認錯人,甚至忘了弟弟往生,許棟樑會順著她演戲,避免她陷入悲傷。他說:「我不會要求媽媽進步,她快樂就夠了。」
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建議
曹汶龍(大林慈院失智症中心主任):
看護能減輕家屬負擔,協助煮飯、洗澡等事務,確保安全。但早期失智若全由看護代勞,可能加速退化。建議讓患者自行完成能做的事,家人或看護從旁輔助。例如我媽媽90歲仍自己盛飯,我在旁陪伴,她會感到自己仍有價值。(整理/楊舜斌)
原文連結
http://web.tzuchiculture.org.tw/?book=601&mp=5978#.WTfFyrkViig


全文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