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研究顯示,心臟病發後為患者的心臟注射自己的骨髓幹細胞,心臟的泵動力會比注射安慰劑者高出將近一倍。
進一步分析顯示,注射骨髓幹細胞四個月後,心臟病發程度愈嚴重、對心肌造成損害愈大的患者,好處最明顯。
這項研究報告資深作者,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教授蔡爾在美國心臟學會舉行年度科學會議上說:「現有的藥物治療和介入性療法,都只是在降低心臟進一步受損的危險。相對而言,幹細胞療法不但有可能抑制心臟進一步受損,而且可以恢復心臟功能。」
紐約貝絲以色列醫院預防心臟病學主任史坦說:「使心肌細胞重生的觀念,對心臟病的治療來說將是一大發展,會改變治病方式。」
對204名患者進行的這項研究,主要目的在於證明負責泵血的左心室功能有所改進。左心室的功能是心臟病發後評估患者預後的一大依據。兩組患者病發後,左心室的功能完全相同,四個月後也一如預期的改善。不過注射骨髓幹細胞的患者左心室射出率平均提高5.5%,安慰劑組是3%。測量左心室射出率是測量心臟效率的一個方式。
注射骨髓幹細胞的其他優點繼續鼓舞研究員,包括幹細胞組心臟擴大,動脈血流增加也顯示長出新血管,滋養受損部位的可能性。
心臟病發後,心臟會擴大,努力彌補泵動力降低。幹細胞組心臟擴大的幅度減小,二度心臟病發機率、因心臟衰竭住院和死亡的危險也會隨之減小。
歌德大學首席研究員夏辛格說:「這項研究對判斷幹細胞療法能不能在心臟病發後修復心臟功能而言,可能具有重要意義。」
【2005/12/06 民生報】編譯錢基蓮/路透達拉斯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