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

不孕症

定義

一般來說,一對夫妻一年懷孕的機會約為85%。若長達一年以上未避孕且有正常性行為仍未懷孕,則稱為不孕症。

症狀

長達一年以上未避孕且有正常性行為,仍未懷孕。

病因

女性:

  • 原發性卵巢功能衰竭
  • 荷爾蒙形成異常
  • 輸卵管障礙
  • 子宮內膜異位
  • 配偶被感染或偶發性感染

男性:

  • 原發性睪丸功能衰竭
  • 輸精管阻塞
  • 精蟲形成異常
  • 精蟲數量減少
  • 精蟲無力

檢查與診斷

  1. 卵巢功能評估:在經期第二或第三天抽血檢查,粗略評估卵巢功能,作為日後使用排卵藥物劑量調整的依據。
  2. 泌乳激素及甲狀腺功能檢驗:泌乳激素過高或甲狀腺素過低可能影響經期規律,嚴重時導致排卵障礙及多年不孕。
  3. 披衣菌篩檢:披衣菌被稱為隱形殺手,會使胚胎著床不易,甚至破壞輸卵管導致不孕。披衣菌可經性行為傳染,建議夫妻一方感染時,雙方同時接受抗生素治療,以避免反覆感染並提高受孕機會。
  4. 陰道超音波檢查:初步檢查明顯不孕病灶,如子宮肌瘤、卵巢腫瘤或巧克力囊腫。
  5. 子宮輸卵管攝影:無需麻醉或開刀,3至5分鐘即可完成。將顯影劑經子宮頸口送入子宮內腔及輸卵管,透過X光顯像檢查輸卵管是否有異常或沾黏。最佳檢查時機為經期結束後3至5天內。
  6. 腹腔鏡檢查:檢查骨盆腔是否有異常,如骨盆腔沾黏、子宮內膜異位或卵巢囊腫,及輸卵管是否阻塞。
  7. 子宮鏡檢查:檢查子宮腔內是否有異常,如沾黏、內膜息肉或內膜下肌瘤。

治療

排除不孕病灶後,若仍無法懷孕,可接受以下治療:

  1. 服用排卵藥或注射排卵針
  2. 人工授精
  3. 試管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