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尿失禁

定義

尿失禁是一種症狀。根據國際尿失禁協會的定義,它是指在不想或不需解尿時,尿液不自主滲出。尿失禁的種類包括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滿溢性尿失禁等,不同種類的尿失禁症狀各異。

症狀

尿失禁種類繁多,症狀各不相同,以下介紹三種常見症狀:

  1. 應力性尿失禁:在抬重物、咳嗽、打噴嚏、跑跳、大笑、爬樓梯等腹壓升高時,尿液從尿道溢出。典型症狀為瞬間漏尿,無事先警告,漏尿量不大,是最常見的尿失禁種類。
  2. 急迫性尿失禁:頻尿、尿急時無法憋尿至如廁,導致漏尿現象。
  3. 混合性尿失禁:同時具有應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狀。

病因

婦女較易發生尿失禁的原因:

  1. 先天尿路較短
  2. 懷孕生產後骨盆肌肉韌帶鬆弛
  3. 停經後尿道及陰道組織萎縮
  4. 骨盆腔手術後對膀胱尿道組織的直接或間接傷害
  5. 老化

危險因子(增加尿失禁風險):

  • 抽煙
  • 藥物過敏
  • 荷爾蒙替代療法
  • 糖尿病
  • 婦科手術
  • 高血壓

檢查與診斷

  1. 臨床理學檢查:醫師進行內診評估。
  2. 棉墊測試:測試漏尿的嚴重性。
  3. 婦女尿動力學檢查:利用尿動力學儀記錄膀胱壓力、腹壓、逼尿肌壓力,了解膀胱特性及尿道外括約肌肌電圖活力,或排尿時的尿流速、排尿量以及膀胱頸、尿道的張開情形,這些資料為醫師診斷提供參考。

治療

輕度尿失禁的保守性療法:

  1. 藥物治療
  2. 骨盆肌運動(凱格爾運動):強化骨盆肌肉強度,使下墜的骨盆器官回復正常生理位置。
  3. 生理回饋物理治療:骨盆肌肉運動搭配生理回饋儀,將生理現象轉化為聽覺或視覺訊號,讓患者更清楚如何收縮骨盆肌肉。
  4. 電刺激物理治療:以電流刺激異常的骨盆肌肉,恢復正常功能。

當保守性療法無效時的手術治療:

  1. 傳統膀胱懸吊術:即「前陰道壁膀胱懸吊術」,使用腹直肌肌膜或側肌膜作為吊帶,需住院3至4天。
  2. TVT與TVT-O陰道無張力吊帶手術:使用人工材質吊帶,採微創手術,僅在恥骨兩側(或大腿皺痕兩側)及陰道壁開三個約1公分傷口,無需縫合,手術當天或隔天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