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主題 | 更新日期 |
|---|---|
何謂開放性動脈導管(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動脈導管是一條連接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血管, 在每一個胎兒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胎兒時期的正常構造,但是出生後動脈導管就會逐漸收縮關閉,如果出生一段時間後仍未自然關閉,就稱為開放性動脈導。 開放性動脈導管約占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10%,隨著超音波檢查技術越來越普及,無心雜音的開放性動脈導管的診斷也隨之增加,因此,開放性動脈導管的盛行率也有增加趨勢。 開放性動脈導管的存在,從新生兒、兒童,乃至青少年、成人,都有可能發生,也可能造成臨床上的症狀,中或大型的開放性動脈導管,有可能造成心臟衰竭、肺高壓,或導致早產兒顱內出血等,因此,開放性動脈導管的治療更是刻不容緩的。
開放性動脈導管治療的時機 對於開放性動脈導管的患者,是否需要主動關閉,還是藥物治療或定期追蹤、保守觀察,則取決於病人年紀及症狀,如果病人非早產兒,年紀還小,沒有症狀且成長良好,又是小型開放性動脈導管,則可以先保守追蹤觀察,因為有些嬰幼兒病人,在出生幾個月內可能有自然關閉的機會,若是持續聽到心雜,目前指南建議施行介入治療開放性動脈導管,由於這些足月病人的開放性動脈導管與早產兒的組織構造不同,使用藥物治療效果差,且可能引發併發症,因此不建議使用。
| 2025/09/16 |
認識低血糖高風險性新生兒 低血糖會影響到嬰幼兒神經的發展,血糖值越低且持續的時間越久,對腦部的傷害性越大。如發展遲緩、智力障礙、癲癇等腦傷併發症,因此要特別小心留意。 一、那些足月新生兒是低血糖高風險群 1. 出生體重過輕新生兒(體重小於第10百分位) 2.出生體重過重新生兒(體重大於第90百分位) 3.所有糖尿病或是妊娠糖尿病母親的嬰兒,尤其是媽嗎血糖控制不良者。 二、新生兒低血糖症狀
大部分低血糖的新生兒是沒有任何症狀的。有些可能會有躁動、震顫、高頻的哭聲、低體溫、活力差、吸吮差、嗜睡、呼吸過速或過慢。
三、如何預防新生兒低血糖
1. 促進母親與嬰兒第一時間親密的肌膚接觸。
2. 鼓勵出生30分鐘後盡早餵食。
3. 在出生後頭幾天應頻繁餵食,建議每2-3小時餵食一次。
針對低血糖高危險群的新生兒,本院會力行檢測血糖值,協助出生後盡早餵食母乳或葡萄糖水,並於出生後第1、2、4小時,追蹤血糖值,如果血糖值異常,會將新生兒轉至兒科中重度病房進行後續治療。
| 2025/09/16 |


全文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