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冬SP暨SP Trainer繼續教育訓練課程

文|張菊芬 、蕭智嘉  圖|張菊芬、蕭智嘉
 
大林慈濟醫院於11月18日舉辦「2017秋冬SP暨SP Trainer繼續教育訓練課程」,來自台北、花蓮的標準化病人前一晚已進住大林慈濟醫院的寮房。首次來到田中央的大病院,大家特別興奮,清晨清新的空氣、芬多精的香味讓他們感覺清爽無比,在本土文化區古厝的裝飾,也讓他們好像回到小時候甜蜜家庭溫馨的感覺,紛紛拿起相機拍照留念。
 
主辦這次教育訓練課程的大林慈院臨床能力教學中心黃雪莉主任說明,為了讓標準化病人可以繼續成長,每年都會舉辦繼續教育課程,此次係由已訓練標準化病人的花蓮、台北及大林院區聯合舉辦,邀請花蓮慈濟醫院十五位、台北新店慈濟醫院十一位、大林慈濟醫院二十二位的標準病人,回來再繼續接受進階教育訓練。
 
藉由訓練課程彼此交流,在課程中吸收講師的知識,而且也體驗到別人的生命歷程,如此,大家成長得會更快,也可以增加團隊的默契及情感。
 
標準化病人就是要扮演好病人的樣子,來幫助醫療科及醫事人員,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清楚瞭解病人的需求。而這些標準化病人都不是科班出身,不可能馬上教就會了,需要經過不斷的教育及實際演出經驗累積而成,所以會設計一些溝通、表達及戲劇訓練課程,藉由老師的教導及經驗、彼此的學習及分享才能成長,標準化病人演出才能更適當。

SP1 948f1

 

表達力~提昇影響力
 
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分享,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沒有所謂的「標準化病人」,都是畢了業之後當了醫生,從病人的受苦當中學習。時代在進步,現在有標準化病人,在年輕醫師的養成階段,可以讓他們體驗如何對待病人,更瞭解病人的需要。
 
第一堂課由大愛電視台製作人謝金容向大家講授「表達~提升影響力」,課程中金容老師先以文字說明,透過各種方式,將我們的情緒感染到對方,而成為對方的生命價值。也利用分組活動來驗證所說的內容,最主要表達是要喚醒潛在的肢體力量與優勢、體驗口語與情緒表達的影響力、學習自我控制與即興表達的魅力,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在「愛」遠傳的單元分組練習後,金容老師示範生活點滴,希望今天大家都能學到勇敢。
 
在鼓掌聲後,由來自台北蔡師姊分享:「我要感恩的對象是一位師姊,在我未進入慈濟之前,患有憂鬱症,她日以繼夜地陪伴我,甚至到半夜一、兩點,我還無法平復我的情緒時,她還是一樣陪伴在我身邊。如果沒有她,我沒有機會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所以,剛剛在現場就立刻打電話感恩這位師姊,告訴她,我非常的愛她、感恩她。」當師姊分享完,大家都報予熱烈的掌聲。
 
金容老師接著說,我覺得最棒的是身體力行,師姊很棒!因為經過剛剛的練習,就立刻打電話。

SP2 50986sp3 c5342

 

標準化病人的回饋技巧
 
高聖博醫師主講「標準化病人的回饋技巧」,談到標準化病人最主要就是考學生,看看考生的技能是否合適。而「臨床能力教學中心」的任務在於「教育」標準化病人面對學生考試時,需仔細傾聽及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在回饋學生時,要把個人情緒及判斷拋掉,關於學生對病人講出的話,要給予「指正」,而不是指導。
 
往往學生想知道的,是希望標準化病人給予回饋正確的答案,而不是只有考試時對於病人關心夠不夠?這些學生如果沒好好教育,以後他可能會是一個名醫,但絕對不會是個「良醫」,所以設置標準化病人主要的還是在教育學生。

 

sp4 eecbf

 

進階技巧戲劇訓練
 
午後,精彩的「進階技巧戲劇訓練」,由李育芳老師主持,訓練每位參與者運用想像、組織的表現機會,以聲音、臉部表情、肢體動作呈現,演練過程中強調貼近日常生活實際狀況。
 
課程首先,伸展筋骨、放鬆身形、加強臉部表情,同樣是以走路方式開始,進階課程加入演戲成分,還有模擬運動畫面,有些標準病人臉上線條扭曲,有的甜蜜蜜,酸甜苦辣表情令人感同身受。
 
由於這是進階課程,很多標準化病人都已相互熟識,學員越玩越開心,紛紛上台演出小朋友、軍人、婦女、老人……由於時間的關係,有兩組上台表演,台下笑成一團說:「這個老人好像是中風」,兩組老人呈現方式幾乎相同。李老師適時引導回饋,標準病人演出是真實狀況,所以大家可以觀察日常生活中老人家的表現方式,其實有很多面向。
 
大林慈院的標準病人,西螺程光榮分享說:「正如證嚴上人所說,sp是有語良師,而這一連串的課程,也讓我們學習到很多,不但可以當醫師的眼睛,也讓新進護理同仁技術更進步,而這群醫護同仁訓練出來後,大家年老了,就是要來照顧大家的,所以要認真學習,讓這群新進醫護同仁能了解更多,減少醫病之間的問題。」
 
課程中學習到如何搭配,讓學生認真學習,遇到問題如何去排解,演到生病時,當回歸到日常生活中,心情必須要能馬上調適回來,不要因為演出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觀念需正確。

 

sp5 1baebsp6 ae650sp6 ae650

 

大家來找碴
 
最後一堂高聖博醫師的「OSCE模擬測驗標準化病人評量-大家來找碴」,以分組方式進行,結合SP演出任務與常見問題,互相討論,也讓大家認知上更進階。高醫師這次分給各組一份評分表,上面標示每一個標準化病人如何回應的評分,讓進階的標準化病人,在看影片的同時分組討論,抓出影片中的標準病人錯誤的地方,學習一些細節。高醫師先播放錯誤的,在播放正確版,他說,看過之後大家能力會直線上升。
 
家住彰化李淑珍師姊,從2015年開始加入大林標準化病人行列,有多場演出經驗,在醫療機構上班有二十幾年資歷,對於專業領域的部分比一般民眾了解,她蠻喜歡學習標準化病人,她覺得是這機會不是外面可以學習得到的。
 
如果每一位標準化病人對疾病沒有說,醫生能否主動關心,是否能更早找到病人問題,早日解除病苦,不要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是在訓練中的醫師,他的臨床經驗沒那麼多,也沒那麼豐富,而有些病人比較靦腆,不太善於表達。淑珍說,「雖然我們不是真的是一個病人,但希望能讓醫生是個良醫而不只是名醫,我們寧願讓他在學習過程中,可盡力去了解詢問,然後去校正自己,不是只有專業就好,醫病關係可以更早一點建立,這是好事。」
 

 

sp8 7a438sp9 bffe7sp10 be741

 

志工珍惜承擔標準化病人
 
這次很難得的因緣,高醫師在台北辦說明茶會,花蓮要招募比較年輕的標準化病人,蕭淑娟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因緣,雖然以前在電視上聽過標準化病人,但沒有很深入了解,只知道它是屬於慈濟醫療志業很重要的環節,所以覺得可以來試試,於是在今年八月參加新生訓練。
 
這次進階課程,花蓮慈院的標準化病人回來大林都是比較新進的sp,家住台北的蕭淑娟夫妻同修,一早七點多就來到大林慈院,來看上人講的田中央大病院,更來看看每年歲末祝福所拿到的福慧紅包,上面稻穗的來源,是來自大林慈院。
 
淑娟「感恩父親給予生命,感恩上人給予慧命,感恩大林的家人把我們照顧得很好,把我們的身、心、胃都照顧得很好,課程安排得這麼棒,讓我收穫滿滿,更清楚知道承擔標準化病人的責任與使命,尤其在父親往生,給了我一個很大的課題,如果不是走入慈濟,可能不知道要悲傷多久,還會浪費很多時間,但是現在我要更珍惜父親給我的生命,來做有意義的事情。」

 

sp11 da362sp12 8c537sp13 56e9d

logo8.png ss01.pngss02_copy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