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淋巴結手術
前哨淋巴結的觀念
「前哨淋巴結」的概念最早源自 1977 年 Cabanas 使用藍色染料證明 penile tumor 的淋巴引流,最初應用於惡性黑色素瘤,後來延伸至乳癌治療。
傳統乳癌手術包含腋下淋巴結清除,但因早期乳癌發現率提升,腋下轉移機率下降,臨床研究亦證實癌細胞會先轉移至前哨淋巴結,再擴散至其他淋巴結,因此該技術被納入乳癌治療。
研究顯示,早期乳癌患者僅執行前哨淋巴結切片,其存活率與接受完整腋下淋巴結清除的患者相當,使得傳統淋巴結擴清術的重要性受到挑戰。
淋巴結擴清術的併發症
- 手臂麻痺(costobrachial nerve injury)
- 傷口感染
- 漿液鬱積
- 手臂淋巴水腫
若能預測腋下無轉移,即可避免擴清手術,減少上述併發症。
前哨淋巴結切片術的執行方式
使用藍色染料與放射性同位素兩種方式標定前哨淋巴結。
- 若前哨淋巴結為陽性 → 表示已有轉移 → 需進行腋下淋巴結擴清術
- 若前哨淋巴結為陰性 → 表示無轉移 → 可省略擴清手術,減少併發症
這種方式讓乳癌手術更具選擇性,不再像過去一律需清除所有腋下淋巴結。
前哨淋巴結切片術的臨床成果
歐美地區已發展前哨淋巴結切片技術逾十年,成效良好。
研究證實,在早期乳癌患者中,僅施行前哨淋巴結切片者與傳統淋巴結擴清者其存活率無差異。
前提是操作醫師經驗足夠,並將偽陰性率控制在 5% 以下,才符合國際標準。
本院經驗
自 2004 年 11 月起,本院乳房外科與核子醫學科合作,採用藍色染劑與放射性追蹤劑定位前哨淋巴結。
初步於 36 位病人中進行試驗,結果如下:
- 成功率:92.9%
- 準確率:97.2%
- 偽陰性率:5%
符合國際標準後,即正式推廣至臨床病人。
目前,在本院接受乳癌治療的病患多採用此技術:
- 先執行前哨淋巴結切片檢查
- 視其是否轉移,再決定是否進行腋下淋巴結擴清
目前已有數百位乳癌患者因此受惠,免除傳統擴清術所帶來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