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姐,67歲,家庭主婦
和多數家庭主婦一樣,家務事做多了總不免全身痠疼,這裡痛那裡痛
黃小姐不以為意,認為年紀大了總會發生身體機能退化的現象
直到膝關節疼痛到讓她難以忍受,行動開始發生困難亦無法久站,她才意識到情況非同小可,開始就醫求診 .......
黃小姐於住家附近的地區醫院看診,被告知雙腿膝關節內軟骨已嚴重磨損,建議應儘速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她認為置換人工關節應是治療的最後防線,若情況不盡理想,那還有後路可退嗎?猶豫不決的診療過程中,醫師建議可先服用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減緩膝部疼痛不適。服用藥物治療確實使疼痛得以暫時緩解,但藥物一停疼痛就立即回復,黃小姐本身腎功能並不良好,她很清楚若長期服用藥物對腎臟影響甚鉅,藥物治療絕對不是她應選擇的治療方式。
黃小姐一位住彰化的朋友是接受 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的病患,得知她的病況後與她分享自身的治療過程,讓黃小姐對治療膝關節重燃一線生機。2010年9月,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在台北舉行一場『膝關節健康促進(KHPO)論壇』,黃小姐捉住良機參與研習課程,課程中她對於呂主任講解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因及治療方式十分認同,於是課程結束後便積極掛號求診,三個月後她如願至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就診。
門診當天,黃小姐被告知雙膝分別罹患第三期及第四期退化性膝關節炎,皆能以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治療,但第四期的膝關節復原狀況將可能略遜於第三期的膝關節。黃小姐當下即決定同時進行雙腿手術,並選擇一般人不太願意接受的農曆年節手術,以縮短手術排程的等待。手術後,黃小姐遵照醫療團隊的指導每天認真進行復健運動,按時回診,術後一年的X光片顯示兩側膝關節軟骨皆有再生現象。
手術迄今兩年多,黃小姐持續每天進行復健運動,沒有服用任何藥物或保健食品。經常參加旅行團出國旅遊,她認為「生活品質獲得改善」是接受手術治療最值得的部份。
『發病期間由於行動困難連菜市場都到不了,生活品質真的很糟糕,現在四處趴趴走,生活都正常了。』經常旅遊在外,連上蹲式廁所她也不擔心。『不過,蹲下及起身動作一定要放慢,不可讓膝關節承受突然的、過大的壓力,上下樓梯也是一樣。』對於如何保養治療後的膝關節,黃小姐顯然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