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姐,61歲,家住台中市,經常性往返台灣、美國、加拿大三地
2009年的一次出國前夕,張小姐發現左膝關節因連日走路時間較長,出現明顯的腫脹及疼痛。第一次求診骨科,經膝關節X-光、抽血、抽關節囊液等檢驗,被診斷為PVNS (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囊膜炎),醫師建議接受手術治療,也告知這病可能無法根治。由於左膝關節的腫脹雖疼痛難耐,然尚不致造成行動不便,張小姐自認為病況沒有嚴重到需要手術,因此她希望再觀察一陣子。
2009至2010兩年期間,張小姐的左膝關節疼痛腫脹情況時好時壞,病況緩和時,她比較不以為意,病況嚴重時,她就積極求醫。在台灣,她求診過幾位骨科醫師,連同她在加拿大求診的骨科醫師,都是給予相同的診斷及需進行內視鏡手術治療的建議。此間,她也求診過免疫風濕科,雖然沒有得到確切的診斷,她仍依醫囑服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由於藥物治療並沒有明顯療效,這期間她也尋求過傳統療法,試圖減緩患部的不適感。
兩年的跨國、跨科別求醫過程,並沒有讓張小姐得到預期的效果,她最後決定回歸到多數骨科醫師的建議,於2010年底回台準備接受手術治療。也許是上天刻意的安排,非常巧合地,前後兩次安排好的手術前,張小姐皆出現重度感冒及身體極度不適的狀況,使得手術無疾而終。之後,在周遭朋友的介紹下,她前往台中某家醫科看診,該家醫科醫師以往具有骨科經歷,他建議張小姐前往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求診,聽聽呂紹睿醫師對她疾病的看法。
「對於我的膝關節問題,呂主任提出與其他醫師不同的診斷,他很仔細並清楚地解說我的病因。」由於之前已做好接受手術治療的準備,張小姐看過呂主任門診後,立即決定接受ACRFP治療。
「關節中心的醫療團隊非常完整而專業,這是我決定在大林慈濟醫院接受手術的主要原因。主治醫師很有耐心與病患溝通,有專業護理師負責手術排程,復健師指導手術前等待期間的居家自我保養,手術前、中、後的過程也有專業的衛教影片可觀賞參考,病人很清處自己面臨的治療程序及內容。」
手術後的兩三個月,張小姐的左膝關節腫脹已明顯改善,雖然手術迄今已兩年,且之前的腫脹及疼痛不曾再犯,張小姐仍持續術後的復健運動。「我認為術後復健運動很重要,是整體療程的一部份,不能一曝十寒,左膝好不容易治療好了,健康的右膝更應該好好保養,絕不能讓它步上後塵。」幾天後張小姐又將離開台灣,在飛往北美之前,愉悅地分享她的治療經驗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