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話題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藥物治療
前言
甲狀腺疾病在台灣是相當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一般俗稱「大脖子」的甲狀腺腫,就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主要是因為體內甲狀腺荷爾蒙濃度過多,導致基礎代謝率增加,而引發全身性症狀的疾病。
病因&臨床症狀
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葛瑞夫茲氏病 (Graves disease)最為常見,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甲狀腺的瀰漫增生甚至腫大;其他原因還有碘攝取過高、甲狀腺發炎或增生、腦下垂體增生、卵巢癌或睪丸等。臨床上可能症狀為不明原因感到緊張、心悸、體重減輕、食慾增加、容易流汗、難以入睡、眼睛凸出、月經不正常等現象。
藥物的治療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治療主要有三種方式:藥物治療、放射線碘與外科手術;以下就針對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做介紹:
抗甲狀腺藥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甲狀腺荷爾蒙的合成,有 Methimazole (Lica® 利甲),Carbimazole (Carbizo® 抗泌腫),Propylthiouracil (Polupi® 僕樂彼)等。因為抗甲狀腺藥物只能減少甲狀腺素合成,不能影響體內已合成的甲狀腺素,所以服用藥物後,至少需要3個星期(通常需6-8週或更久) 體內的甲狀腺素才能慢慢降到正常值。一般抗甲狀腺藥物必須治療一年以上才能停藥,因此必須耐心服藥,不可以覺得沒有效果或是症狀比較好就自行停藥,否則會使病情復發症狀加重。
可能副作用有皮膚癢,頭痛及腸胃道不適等。抗甲狀腺藥物嚴重的副作用有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因為白血球嚴重缺乏,抵抗力減少,最常出現發燒及口咽部感染疼痛的症狀。此時應立即停藥並回診就醫。
Carbimazole ( Carbizo® 抗泌腫 )及methimazole(Lica® 利甲)
Carbimazole在體內會代謝成methimazole。懷孕期間若必要使用,應控制於最低的有效劑量,且儘可能於分娩前2~3週停藥;又兩者會分泌於乳汁,故服用藥物期間不應哺餵母乳。
Propylthiouracil(Polupi®僕樂彼錠)
服用此藥須定期檢查肝功能,若服用後肝功能惡化的患者則不建議使用。因為propylthiouracil比methimazole不易穿過胎盤,所以對於懷孕婦女建議使用propylthiouracil。另外此藥經由乳汁分泌的量較低,授乳婦女若必要使用建議以低劑量治療。
結語
甲狀腺疾病的治療必須配合醫師做定期追蹤,加上患者每日按時服藥,才能的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避免併發症的發生。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型態的改變更是重要,規律的作息,調適生活中的壓力,飲食應禁食含碘食物,如海帶、昆布,才能避免疾病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