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勤運動,別讓腸癌上身

一、什麼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的形成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而瘜肉的產生與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攝取過多的肉食、高脂肪、低纖維食物,另外,則是不良生活習慣,如:久坐不愛運動、抽菸、喝酒等。

二、大腸直腸癌會有那些症狀?
早期大腸直腸癌並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癌細胞變大及侵犯周遭組織,才會出現明顯症狀,如:大便帶血、肛門出血、大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解完大便仍想再解)、長期貧血、體重減輕及腹部腫塊。

三、那些情況容易發生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有多重的因素,大致歸類如下:
(一)遺傳因素
根據文獻報告,有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的家屬發生率比一般人高,另外,有大腸多發性瘜肉症者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二)環境因素
1.化學因素: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化學物質,如:石油、油煙、焦油化合物、工業與食品的染料。
2.食物因素:攝取過多脂肪、膽固醇食物,包括:紅肉與加工肉品,另外,纖維質如:蔬菜、水果、全穀類等,攝取不足。
(三)其它因素:缺乏運動、吸菸、喝酒、肥胖等。

四、如何早期發現?
大腸直腸癌早期的治癒率很高,因此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定期接受檢查及篩檢就可以預防,針對無家族或個人癌症病史之50歲以上民眾,建議每2年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如果有陽性反應者再進行大腸鏡檢查;如果是患有大腸息肉群症或潰瘍性結腸炎者,或是具有遺傳性大腸癌家族史者,則應依醫師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五、何時需要特別注意?
若有出現以下症狀,就需要提高警覺,進一步至大腸直腸外科就診:
1. 排便習慣改變,如:大便次數增加或便秘等
2. 糞便形狀發生改變,如:大便變細等
3. 排泄的糞便混有黏液
4. 便血或是糞便帶血
5. 裏急後重:指常有便意感,會覺得肛門老是有東西的感覺,常常需要上廁所,但是又解不出來
6. 不明原因的貧血

六、保健〝腸〞事的撇步
1.吃對的食物
◎多蔬果,尤其是含維生素C、D、E及β胡蘿蔔素的食物,如:橘子、柳丁、奇異果、甜椒、檸檬、芭樂、草莓、穀類、植 物油、堅果類、小麥胚芽、蛋黃、胡蘿蔔、南瓜、紅心地瓜、木瓜、芒果等。
◎少油脂,避免食用高溫油炸、高油脂的食物,例如:肉皮、奶油、豬油等
◎避免醃製、煙燻、碳烤類食物及加工肉類。

2.保持健康體位,避免過度肥胖,可以大幅減低癌症的發生。

3.多喝水、規律運動:可促進腸胃蠕動,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從而降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內致癌物質的機會。

4.戒除不良習慣:不抽菸、飲酒不過量,避免便秘,養成每日排便習慣。

如有任何問題請撥健康諮詢專線05-2648333 健康諮詢室關心您

延伸閱讀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意見信箱 | 人才招募 | 網路地圖

大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622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二號
電話:(05)-264-8000

Copyright © 2021 大林慈濟醫院 All rights | 管理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資通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