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頭痛

頭痛

概述

頭痛是許多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的常見問題,可能因睡眠不足、情緒壓力、空氣品質差、疲勞、感冒或女性月經等因素引發,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雖然頭痛常令人聯想到腦瘤或腦中風,但大腦本身並無痛覺感受器,頭痛主要由大腦外部的肌肉、血管及神經引起。以下分別探討頭痛的常見原因。

偏頭痛

偏頭痛,又稱血管性頭痛,為反覆陣發性頭痛,疼痛強度、頻率及持續時間不一,通常發生於單側,常伴隨噁心、嘔吐,多數患者有家族史。首次發作多在5至30歲,女性較男性多,尤以青春期最常見,女性停經後多會消失。

偏頭痛的分類

  • 典型偏頭痛:頭痛前有閃爍光、盲點等視覺障礙先兆,疼痛多在單側顳部或眼後部,呈搏動狀,常於清晨開始,逐漸加重,活動、噪音或光刺激會惡化。伴隨厭食、怕光、面部蒼白等症狀,若未治療,可持續數小時至一兩天,多數患者每月發作1至4次。
  • 一般型偏頭痛:較典型偏頭痛常見,疼痛不限單側,通常無先兆,常與月經、緊張、壓力有關。
  • 半身麻痺型偏頭痛:頭痛期間或開始時出現半身麻痺,症狀可能持續數天。
  • 眼麻痺型偏頭痛:頭痛集中於眼睛周圍,伴隨眼部運動無力。

偏頭痛確切原因不明,但先兆與血管收縮導致缺血有關,頭痛發作則與血管擴張及腦血流量增加相關。誘發因素包括乾酪、巧克力、酒、味精、橘子、蕃茄、心理壓力、月經、天氣變化、吸煙及低血糖等。

處理方法:發作時應在安靜暗室躺臥,服用止痛劑及止吐劑,最好在先兆時即用藥。預防上,應避免誘發食物,改善生活方式以減輕緊張壓力。

緊張性頭痛

緊張性頭痛,又稱肌肉收縮性頭痛,多發生於後腦及太陽穴,呈悶痛或頭部被緊箍感,無視覺障礙先兆。疼痛常於下午4點至晚上8點或清晨發生,緊張環境下易發作,伴隨失眠、便秘、心悸、焦慮等症狀。

原因:與工作環境、情緒及職業相關,長期緊張、肌肉疲勞、固定姿勢或心理壓力導致後頸部肌肉過度疲勞,形成惡性循環。

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改善日常生活、姿勢及環境,熱敷及按摩亦有效。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40歲以上,女性較男性多,疼痛集中於單側臉頰、鼻側或嘴角,呈短暫、劇烈、刺戳狀,觸碰臉頰、刷牙、咀嚼可加劇。原因不明,可能與神經壓迫有關,主要以藥物抑制三叉神經過度放電。

腦病的頭痛

  • 腦瘤:腫瘤導致腦壓上升,壓迫腦膜引起鈍痛,躺下、咳嗽加重,清晨疼痛較顯著,伴隨嘔吐、視力模糊。
  • 腦出血:腦水腫導致腦壓升高,引起頭痛,伴隨口齒不清、嘴歪眼斜、半側肢體麻痺無力等症狀。
  • 硬腦膜下血腫:多見於中老年人,尤其腦萎縮患者,引起頭痛、視力模糊、意識不清及半側麻痺等症狀。

頭痛患者注意事項

頭痛患者若能提供以下資訊,有助醫師快速且正確診斷,改善頭痛:

  • 頭痛的部位及疼痛性質
  • 頭痛頻率及每次持續時間
  • 頭痛發生時段
  • 是否有先兆及相關症狀
  • 加重或減輕頭痛的因素
  • 頭痛與職業、情緒的關聯
  • 家族是否有人有類似症狀
  • 頭痛是否具季節性
  • 頭痛與月經的關聯

延伸閱讀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意見信箱 | 人才招募 | 網路地圖

大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622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二號
電話:(05)-264-8000

Copyright © 2021 大林慈濟醫院 All rights | 管理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資通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