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話題
認識胃癌
一、胃在哪裡?
身體的胃上接食道,斜走於左上腹,下接十二指腸,具有暫時儲存、分泌消化液、研磨食物的功能。
二、什麼是胃癌?
胃癌為從胃的任何一處長出來的惡性細胞腫瘤,包括腺癌、淋巴癌、惡性肉瘤等,其中以胃黏膜腺體細胞長出的腺癌,佔百分之五十至九十以上。胃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四位的癌症。形成的原因不明。胃癌可能與遺傳、胃腺瘤性息肉、曾經胃切除手術、惡性貧血、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攝取過量的燒烤或醃漬物、吸菸、喝酒,及遺傳因素有些許的關連。
三、常見的症狀
胃癌早期症狀與胃潰瘍的症狀相似,如消化不良,上腹漲、疼痛,噁心、想吐、胃灼熱感、打嗝,全身倦怠、下痢等。晚期出現胃口奇差,體重下降,嚴重貧血,腹部摸到腫塊、腹水、黃疸、頸部淋巴腺腫大或直腸周圍有結節狀硬塊,吃下東西就吐等晚期症狀出現,癌細胞多半已轉移其他器官,臨床治療效果有限。
四、分類及存活率
早期胃癌分為:Ⅰ隆起型、Ⅱ表面型、Ⅲ凹陷型等三種。進行性胃癌又可分為四型:
(1)隆起型
(2)潰瘍型
(3)潰瘍浸潤型
(4)瀰漫性浸潤型。早期胃癌手術治療後,有超過90%活過五年以上。進行性胃癌沒有淋巴腺轉移者有33%存活率,沒有淋巴腺轉移者有33%,合併有淋巴腺轉移佔14%。
五、篩檢與診斷
胃癌的診斷主要依據下列幾種方法,(1)口服鋇劑上消化道X光攝影及透視。(2)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及病理切片。(3)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攝影檢查。(4)血液篩檢:抗體癌胚抗原CEA,血清P53抗體癌胚抗原等。
六、治療
早期基本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臨床上視身體情況作輔助手術治療,放射、化學藥物治療,或新興的荷爾蒙治療等,提高手術後之存活率及其生活品質。
七、胃癌病患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胃切除後,不管是半胃切除或全胃切除,病人常出現脂肪下痢、傾食症位群、餐後低血糖、貧血、胃石等,都會影響其消化吸收的功能。因此仔細的日常生活及飲食照顧是病患及家屬,應深入了解的。
(1)少量多餐,細嚼慢嚥,避免高纖粗糙食物、避免油膩食物。
(2)缺鐵性貧血或缺乏維生素B12的惡性貧血,遵照醫師指示,可以口服補充葉酸補充之。或至醫院就診或注射鐵劑及維生素素B12來補充。
(3)避免食用濃縮的甜食,減少餐後低血糖出現,如糖、可樂、蛋糕等。
(4) 飯後平臥二十至三十分鐘,不站立。
(5)定期測量體重及身體健減查,確保健康狀況。
八、結論
建議各位看倌,當身體出現早期胃部不適症狀持續兩個星期以上,就應該去請教專科的醫師,作進一步檢查,切勿以忍耐一下,或是隨便服食胃藥,症狀就減輕了的觀念,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