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腸病毒,大家一起來!

轉眼又是腸病毒的流行季節,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濕、熱的環境適合腸病毒生存與傳播,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尤其學校開學後,幼童間密切接觸增加了,腸病毒感染機會隨之升高。因此認識腸病毒及如何做好預防措施是很重要一件事。

一、什麼是腸病毒?
腸病毒是一群濾過性病毒的總稱。常於夏季、初秋流行。常見有腸病毒71型,克沙奇病毒A群、B群,其次為小兒麻痺病毒,依科病毒及其他腸病毒。

二、傳染途徑有哪些?
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等途徑傳染。常接觸患孩口唇分泌物的玩具,是幼兒間傳染的媒介。另外,成人自外面帶回病毒,也使家中幼兒遭受感染機率增加。

三、常見的症狀
潛伏期約為2到10天,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約50%~80﹪)沒有症狀或極輕微,或以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出現,如咽喉疼痛、流口水、拒食。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

四、診斷及治療
要病毒可經由實驗室檢驗,確定診斷腸病毒類型。目前腸病毒中除小兒麻痺病毒外,沒有疫苗可供預防。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給予對抗症狀的支持性療法,讓身體免疫力克服感染後即逐漸康復。

五、預防的方法
1.腸病毒流行期間,請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2.罹患腸病毒的學童,請家長予以請假暫勿上課,在家隔離。
3.家有小孩罹病,應加強洗手,尤其是處理其糞便、接觸分泌物後及飯前。
4.避免與患兒共用餐具(如奶嘴、奶瓶、湯匙等)或分享食物。
5.玩具以70%的酒精擦拭或清洗、填充玩具用黑色大塑膠袋包裹置於太陽下曝曬8小時,食物餐具則利用煮沸方式來消毒。
6.加強居家環境衛生、通風,調節室溫(攝氏24~16度)。
7.飲食的選擇以柔軟冰涼的食物為主,如冰淇淋、冰牛奶、冰水果、減少咽喉疼痛不適,避免過酸、過鹹的食物。
8.如有發燒必要時予以冰枕,嬰兒則予以水枕。體溫超過38.5度則依醫囑予以退燒藥,或予溫水拭浴。若高燒不退無法進食,應與醫師商量考慮 住院,給予靜脈點滴,維持營養水份。
9.三歲以下嬰幼童尤其要特別觀察,如出現活動力減低、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及持續發燒等症狀,請務必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意見信箱 | 人才招募 | 網路地圖

大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622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二號
電話:(05)-264-8000

Copyright © 2021 大林慈濟醫院 All rights | 管理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資通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