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認識糖尿病
前言
糖尿病是一種新陳代謝障礙所引起的疾病,病人無法有效利用血液裡的葡萄糖,而造成血糖過高,甚至尿中有糖的現象,而且也會影響到蛋白質和脂質的代謝,因而有糖尿病種種症狀出現。糖尿病的主要症狀有三多:吃多、喝多、尿多。其他症狀則有:體重減輕、容易疲勞、傷口無法癒合、視覺模糊、手腳酸麻等。有些族群較可能患得糖尿病,如近親是糖尿病患者、肥胖體型的人、中老年人、缺乏運動者。
糖尿病的治療
可分為飲食、藥物、運動三方面,若經飲食控制和適度的運動後,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值時,則考慮採取藥物。若能將空腹血糖值控制在 80 ~ 120mg/dl,飯後二小時血糖控制在 80 ~ 160 mg/dl,則較理想。藥物治療分為口服降血糖藥和注射胰島素兩大類,至於必須使用何種類型的藥物和劑量,則由醫師視病人情況來決定。
一.口服降血糖藥物
1. 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
此類藥物常用者為 glibenclamide(diabetin®糖必鎮®錠),glipizide(glidiab®泌樂得®錠)及 gliclazide(diamicron®岱蜜克龍®)。為最早應用的口服降血糖藥之一,現已發展到第三代,仍是臨床上第 2 型糖尿病的一線用藥。主要藉由刺激胰島素分泌而發揮作用。餐前半小時服藥效果最佳。
2.雙胍類(Biguanides)
例如 metformin (glibudon®泌樂寬® )。口服降血糖藥中的元老。主要增加組織敏感度,增強胰島素的作用。爲減輕雙胍類藥物的胃腸副作用,一般建議餐後或隨餐服用。
3.糖苷酶抑制劑 (α-glucosidase inhibitor)
例如 acarbose (glucobay®醣祿®錠)。主要抑制多醣類之分解作用,減少糖分在小腸吸收。餐前即服或與第一口飯同時服用,且膳食中必須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麵粉等)才能發揮效果。
4.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
臨床上已被使用有 rosiglitazone(avandia®梵帝雅®)、pioglitazone(actos®愛妥糖®錠)等。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此類藥物使用過程中須密切注意肝功能。
5. 美格替耐類( Meglitinide )
臨床上最早發展並使用之 meglitinide 為 repaglinide(NovoNorm®諾和隆錠®)。近年來發展的非磺醯尿素類胰島素促分泌劑,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對餐後血糖有較好的控制。建議飯前 15 ~ 30 分鐘內服用。
二.胰島素 (Insulin)
胰島素注射劑從外觀可分清及濁的兩種溶液,清的是短效型,濁的是中或長效型。因為胰島素會在胃中被消化液破壞,故無法口服(口服效果差),一般都以皮下注射方式給予。注射常見的副作用如低血糖、高胰島素血症、體重上升、水腫、胰島素抗體產生、胰島素過敏、侷限性脂肪萎縮、皮膚淺部潰瘍或壓陷、局部出血或瘀傷及注射處感染等等。注射胰島素後,一定要按時進餐,否則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現象。胰島素的最佳保存狀態是冷藏在攝氏 2-8°C,若置於室溫攝氏 25-30°C 以下則可保存 30 天。
1.忘記服藥時的處理方法
在想起時儘快補服,若是接近下次用藥時間則不要服用,依原來用藥時間服藥,千萬不要一次服用二個劑量。
2.低血糖發生時處理方法
給予 10-15 gm 可快速吸收的醣類。可提供 10 gm 醣類的食物來源,像是橘子汁(1/2 杯)、蘋果汁(1/3 杯)、葡萄汁(1/4 杯)。如果血糖濃度仍少於60 mg/dl 時,15 分鐘內再重複給予一次。如果吃飯時間還沒到可以建議吃少許複合的醣類或蛋白質點心,如纖維餅乾、牛奶。假設患者因血糖過低而產生意識不清時,應儘速為患者施打升醣素(glucagon),注射後患者應於 15 分鐘內會恢復意識,若沒有恢復,則需重複施打一次並將患者緊急送醫,避免因意識喪失太久使患者受到傷害。
3.糖尿病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及預防
糖尿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辦法,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有耐心的持續控制體內血糖值,以避免併發症產生,糖尿病的併發症可由下列來說明。
(1) 腎臟病變:出現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腎衰竭,甚至因而需要「洗腎」。
(2) 血管病變:因為血液中的高血糖值會造成動脈硬化、高血壓,甚至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
(3) 神經病變:主要為神經的麻痺,易引起腹脹、腹瀉、便秘、性功能障礙、四肢感覺遲鈍。
(4) 眼睛病變:包括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甚至有失明的危險。
(5) 足部病變:發生的原因常是因為神經病變、血管病變、足部變形、壓力點形成、感染、皮膚改變及不適當的鞋子及穿著,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臨床表徵上,可能會出現傷口不易癒合,甚至合併感染及壞疽。由上述可知,糖尿病患者平日要作好血糖、血脂、血壓的控制,定期作尿液及眼睛檢查,平常要注意安全,避免產生傷口,小傷口不能大意。
三.結語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飲食和運動療法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些都是能夠令血糖正常化的方法,可以幫助藥物發揮更高的效用。隨著社會經濟之進步,生活型態的改變,糖尿病已成為臺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的第五位,每年約有六千人死於糖尿病,男女比例相差不多,因此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是不可忽略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精確的飲食控制並配合適當的運動,糖尿病患者也可過著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