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淺談便秘
前言
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飲食愈來愈精緻,運動機會愈來愈少,面對的壓力卻愈來愈大的情形下,現代人普遍都有腸胃不適的問題,連以往較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便秘問題,現在也有年輕化的趨勢。腸道老化不單只是會引發腸胃道的問題,嚴重一點的,還會影響全身的健康,例如免疫機能衰退、肌膚粗糙、口臭等問題,尤其對正值發育年齡的兒童或青少年來說,是相當值得注意的事情。本文主要的目的,在於衛教民眾,讓民眾了解便秘的成因,及如何預防與治療。
便秘的原因
1.飲食:纖維質和水分攝取不足。
2.生活方式:到外地旅行、懷孕、作息不正常,或者是因為更改飲食習慣。
3.疾病:硬皮症、紅斑性狼瘡、腸胃蠕動較慢、甲狀腺疾病、帕金森氏症、痔瘡等。
4.藥物:止痛藥、抗憂鬱藥、鎮靜劑、精神治療藥物、降壓藥、利尿劑、鈣片、鐵劑、含鋁的制酸劑都能引起或加重便秘。
便秘的診斷
造成便秘的原因有許多種,所以治療的方式必須針對主因,效果才會好。診斷上,以肛門和直腸指診最直接簡單,或是使用大腸鏡或大腸鋇劑攝影,診斷大腸壁內部構造是否正常。
便秘的預防
1.進食高纖維食物,如五榖類、全麥麵包、新鮮蔬果等,補充大量纖維素可使堅硬的糞便軟化,幫助排便。
2.多補充水分(每天約 3 到 4 公升),或是適量的茶或咖啡,可刺激排便。
3.作息固定,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可在早上起來先喝水以增加便意,或在早餐後如廁。
4.適度運動(每日步行 20 分鐘以上),運動可以刺激腸胃的正常蠕動,也可以讓身心的壓力舒解。
5.避免使用通便劑,以免造成腸道本身蠕動的能力不佳,而有依賴性。
6.小心使用藥品及補充品,特別是含鈣或鋁的制酸劑、鎮定劑、抗組織胺、鐵劑、緩瀉劑、止痛麻醉劑、利尿劑等藥品。這些會降低身體水分,減少腸胃道蠕動及加強糞便的硬度,造成便秘的形成或加重便秘的情況。
便秘的治療
目前臨床上治療便秘的藥物有:纖維製劑、瀉鹽、刺激性瀉藥、高滲透性瀉劑、體積膨脹型瀉劑等。
一、纖維製劑(大便成形劑):
藉由吸附水分,以增加糞便的重量,並刺激腸道正常的蠕動,使糞便中的水分不至於被大腸全吸收,以致變乾變硬。這類藥物通常在服用 12 至 24 小時後方有作用,數日之後才能達到最佳療效。使用這類藥物必需飲用一大杯的水。
二、瀉鹽(saline laxatives):
因其不被腸壁吸收而又溶於水,故能在腸中吸收大量水分,使大便的容量增加,造成導瀉作用。最主要代表藥物為氧化鎂(MgO),但由於它不能使結腸張力增加,所以不宜用於腸道運動遲緩的病人。
三、刺激性瀉藥(irritant or stimulant laxatives):
這類瀉劑是最廣為使用,也是被誤用最多的瀉劑。因為這類藥物便宜、作用快,有許多屬於非處方用藥,取得方便,大多數人誤以為其作用僅在增加腸道蠕動,忽略其對腸黏膜的刺激性與副作用,而對藥物有依賴。該類藥物主要有:蓖麻油(Castor oil)、秘瀉樂(Bisadyl)、番瀉葉(Sennoside)等。值得注意的是,此類藥因為刺激腸黏膜和腸壁神經叢,可能引起大腸肌無力,形成藥物依賴,故對於大便嵌頓和需要迅速通便者,不宜長期應用。
四、高滲透性瀉劑(hyperosomotic agents):
如杜化液(Duphalac liquid)。此藥主要藉由透過水分滯留的作用,使糞便的體積增加,刺激結腸的蠕動,使糞便的硬度正常化,恢復結腸正常生理節律及解除便秘。此藥在治療前幾天可能會發生脹氣,一般在治療幾天後就會消失。由於價位並不便宜,目前多用於肝性腦病變的處理,較少用於便秘的治療。
五、體積膨脹型瀉劑(bulk-producing laxatives):
如樂瑪可(Normacol Plus)。本品用於治療便秘,特別是對單獨使用膨脹性瀉劑無效的腸蠕動無力或遲緩的便秘,也可用於直腸手術和痔瘡手術後,啟動和維持腸道的蠕動。主要的副作用為腹脹,且禁用於腸阻塞或腸道完全無張力的病人。
結論:
便秘這種疾病雖然是一種小毛病,但它卻對許多人造成困擾,便秘對身體本身也是種警訊,千萬不要小看便秘,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飲食和運動療法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些都是能讓腸胃道蠕動正常化的方法,可以幫助藥物發揮更高的效用。藥物不可以任意服用,必須先經由醫生的診斷,再給予正確的治療,或請教藥師服用的藥物是否有造成便秘的成分,給予仔細的評估,這才是正確的解決便秘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