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 小知識

台灣為鼻咽癌高發生率之地區,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全國癌登資料顯示,2022 年台灣鼻咽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 1.08%,當年因此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1.21%。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15 位、女性為第 21 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12 位、女性為第 21 位。2022 年初次診斷為鼻咽惡性腫瘤者共計 1,408 人;當年死因為鼻咽惡性腫瘤者共計 629 人。
鼻咽癌好發在鼻咽頂部和咽隱窩等部位。鼻咽癌的致病因素迄今尚不明確,但大致上與基因、環境、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等因素脫離不了干係,其中環境因素包括喜歡食用鹹魚和醃漬物的飲食習慣和毒素的暴露。而EB病毒則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會存在鼻咽癌癌細胞中,雖然與鼻咽癌之間的作用機轉不明,卻是治療痊癒的指標。醫師表示,絕大多數鼻咽癌患者確診時,血液可偵測到EB病毒片斷,EB病毒拷貝數越高代表鼻咽癌病情越嚴重,治療後抽血檢驗若EB病毒降為0,代表癌細胞已消滅,將來發生復發轉移的機率越低。

營養指導

頭頸癌治療期間的營養叮嚀

  營養叮嚀
 

◆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分)。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治療期間可能有

◆ 口腔黏膜炎

放射治療2至3週後出現,紅、腫、痛和吞嚥困難等不適狀況會隨治療過程逐漸加劇,而影響進食,甚而有體重下降,使用醫師止痛藥,以減輕不適。通常開始治療後一周內發生口腔黏膜潰瘍,此時飲食原則:

  1. 禁食刺激性食物(如:酸、辣、油煎油炸導致食物過度堅硬的烹調方式)在飲食方面,採均衡飲食和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蛋、奶、豆類)。
  2. 禁食菸、酒、酸辣刺激性、太燙、太冰的食物。
  3. 採溫和、軟質、流質、易消化飲食。治療第三週起,若較嚴重程度時,可採用流質飲食搭配果汁機攪打,或在使用管灌食方式。
  4. 嚴重疼痛時,遵醫囑使用止痛藥水,一般於進餐前15至30分鐘前使用,以利疏緩進食疼痛感。
  5. 在治療開始時,進食後,用漱口水漱口或軟毛牙刷刷牙。
  6. 口腔黏膜炎太嚴重時,致引起體重減輕過多,顯示由口進食已有相當困難,宜放置鼻胃管或胃造口來避免吞嚥食物產生疼痛感,避免因營養攝入不足,使副作用持續更久而無法復原的危險。

◆ 口乾

放療破壞唾液腺分泌,口水減少,可多補充水分。

  1. 隨時帶水出門,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c.c)。
  2. 利用略帶酸性或是咀嚼的動作來刺激唾液的分泌,例如嚼口香糖、檸檬片、人工唾液。
  3. 選擇滑嫩質地的食物外,可利用勾芡、燉、滷等烹調,或以油脂涼拌等方式,增加食物入口的滑順度。

◆ 味覺改變或遲鈍

舌頭味覺神經受損,對食物的味覺感降低,一般在一至三個月後逐漸恢復,部分研究顯示服用活性維他命B12,可能幫助神經受損之修復,避免永久傷害之發生。

  1. 對於甜味感覺減弱,對酸、苦等味覺異常,吃東西會感到金屬味,若對於肉味感覺敏感,可利用果汁泡肉或改用蒸蛋、蒸魚、或以植物性蛋白質(黃豆製品)等補足蛋白質的需求量。
  2. 採高蛋白、高熱量、富含鋅、硒(如:小麥胚芽、南瓜子、黑芝麻、松子、豬肉、蛋黃、肝臟、牡蠣)等食物。
  3. 利用洋蔥、檸檬汁、薄荷等天然香料入菜。

◆ 牙關緊閉和頸部纖維化

放射線治療可能會造成顳顎關節或頸部組織纖維化,需於放射治療中及治療結束後,至少一年以上,每日持續做張口運動和頸部運動。

 

鼻咽癌-護理衛教

確診前檢查

檢查項目

頭頸癌檢查

  耳鼻喉科一般理學檢查(視診及觸診)
  內視鏡檢查
  腫瘤組織切片檢查
  影像檢查
 
  免疫學診斷
  血清EBV anti-VCA-IgA(病毒殼膜抗原—免疫球蛋白A)的測定,對臨床分期、療效判定和預後的評估具有重要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