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001

頭頸癌-口腔癌

小知識
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 1987 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
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全國癌登資料顯示,2022 年台灣口腔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 6.41%,當年因此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6.70%。2022 年初次診斷為口腔惡性腫瘤者共計 8,350 人;當年死因為口腔惡性腫瘤者共計 3,479 人。在台灣,10 位男性中就有 1.5 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

 

營養叮嚀

 

營養建議

◆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營養要點

  • 常因手術或治療而影響進食狀況,甚至影響咀嚼功能。
  • 放射治療 (俗稱電療),可能破壞唾液腺,使得口水分泌減少並造成味覺、嗅覺的改變。
  • 烹調方面,多採用流質食物為主,若咀嚼困難,需採用流質再經攪打的供應方式。(即利用果汁機將食物打成類似濃稠狀來飲用。)
一、飲食原則
  1. 採少量多餐,即每天約6-8餐次,正餐或點心儘量採用質地較軟易吞嚥的食物,如絞肉、蒸蛋,小魚、豆腐或嫩菜葉、瓜類等,並以能儘量攝取各類食物為佳。
  2. 高熱量高蛋白:多食用富含蛋白質食物,例如:奶、豆、魚、肉、蛋類。蛋白質對於受損的組織具有修補的功能。熬煮很久的排骨湯、雞湯、魚湯,湯中所含的蛋白質量非常微量,只有少許的胺基酸、油脂及普林,營養份並不多,一定要吃到料,才有攝取到蛋白質;避免只喝湯不吃肉,造成體重流失。
  3. 食量少可採用高熱量、高蛋白質之市售均衡配方
  4. 適合烹調方法:清蒸、水煮、芶芡、燉。避免油炸、煙燻、燒烤、醃漬、纖維粗等不易嚼爛食物
  5. 味覺改變,經常變化菜色,試不同菜色及烹調方式,善用色、香、味改變來提高食慾;可以使用具有酸、鹹、甜味的方式來料理食物,增添食物的風味;可使用酸味食材如:檸檬、蕃茄、山楂、梅汁等入菜。
  6. 少吃煙燻、燒烤和醃製食物及罐頭製品:避免以碳烤、油炸的方式處理食物,或添加亞硝酸鹽保存的食物,如烤香腸、火腿、BBQ等,大量攝取這些食物可能會攝入較多的致癌物。
  7. 避免食用過燙、溫度過高的食物過燙的食物,熱食易產生刺激或使傷口惡化,以溫的、冷的食物為宜。
  8. 應避免刺激性的調味品,如辣椒、胡椒等。
  9. 治療期間免疫功能會受到抑制,注重食品衛生安全的問題,只吃煮熟之食物。避免生食或烹煮不完全之食物。飲用煮沸過的水,避免生水及瓶裝水。
  10. 進餐前必須以肥皂及溫水洗淨雙手,砧板、菜刀等使用後須徹底清潔與消毒,個人之碗、筷、湯匙等餐具,使用前可再以熱開水燙過。
  11. 食物現煮現吃,熱食維持攝氏60度以上,冷食維持於4度以下,進餐剩餘食物於2小時內冷藏,剩餘未吃完食物,需再經過烹調煮沸處理才能食用,並於24小時內吃完。
  12. 解凍食物須在冰箱或微波爐中進行,並立即烹煮,勿在室溫中放置過久。
  13. 適量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建議每天吃一粒綜合維他命與礦物質補充錠,但不建議使用高單位單方維生素或多種健康食品重複補充,要開刀病人也不建議補充高劑量魚油,避免影響凝血機能。
食物種類 適合的食物
五穀根莖類 稀飯、煮爛的麵食(糊麵條、麵線、冬粉、粿仔條)、麥粉、麥片、米麩、蘿蔔糕、碗粿、地瓜、馬鈴薯、芋頭、山藥、蓮子、薏仁、紅豆、綠豆、花豆
肉魚豆蛋類 細碎絞肉、肉末、鱈魚、魚肉、吻仔魚、餛飩、蒸蛋、蛋花、嫩豆腐、豆漿、豆花、布丁
蔬 菜 類 新鮮葉菜類、冬瓜、大黃瓜、白蘿蔔、紅蘿蔔、煮熟的蔬菜打汁
水 果 類 新鮮質地軟酸度低、質地軟的各種水果:木瓜、香瓜、西瓜、哈密瓜、奇異果、香蕉、葡萄、蘋果泥、新鮮果汁或以果泥、果汁的方式以方便進食。
﹡水果建議挑選帶皮者(如柳丁、蘋果等),處理後立即食用勿放置過久。
奶 類 牛奶、牛奶麥片、霜淇淋或冰淇淋、乳酪、市售配方奶
油 脂 類 蔬菜油、植物油
二、對體重維持與傷口癒合有益之營養素
  1. 魚油(ω-3 脂肪酸)有抑制發炎反應物質的功效,改善營養狀況,使治療過程更加順利。因此魚油或富含魚油之高蛋白高熱量營養補充品,有助於癌症病人治療期間的營養維持。
  2. 麩醯胺酸(Glutamine)存在於所有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可促進腸黏膜細胞成長、減緩肌肉蛋白質分解、增進氮平衡、改善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造成的腸道損傷與細菌轉位,也是淋巴球及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用來複製的重要成份。(每天每公斤體重0.3-0.5公克)。
  3. 精胺酸(Arginine)也是一種胺基酸,也存在蛋白質的食物中,可促進能量產生、細胞生長及分化、改善氮平衡、提升免疫系統功能、增強T細胞活性與巨噬細胞殺菌力、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以幫助傷口復原。
三、研究指出:給予第三、四期的頭頸癌病人,補充含麩醯胺酸、精胺酸與魚油的營養補充品,可降低部份發炎指標及減少急性嚴重黏膜炎的發生。
  1. 營養奶昔:營養配方1罐或1杯加香草冰淇淋1球(也可換其他草莓或巧克力等不同口味)。
  2. 巧克力可可:巧克力粉1小包、糖2茶匙熱水沖泡至溶解,加入營養配方1罐或1杯。
  3. 水果冰砂:水果1份(芒果1/3個,或奇異果1 粒,或蘋果1顆,或哈密瓜1/2個)、營養配方1罐或1杯、香草冰淇淋1球。
  4. 木瓜或酪梨牛奶:木瓜1/4個或大香蕉半條、營養配方1罐或1杯、布丁1顆、香草冰淇淋1球。
  5. 香蕉或葡萄牛奶:大香蕉半條或葡萄1碗、營養配方1罐或1杯
  6. 南瓜、地瓜、芋頭或綠豆沙牛奶:煮熟燜爛南瓜、地瓜、芋頭或綠豆半碗、營養配方1罐或1杯攪打飲用。
  7. 紅豆牛奶:煮熟爛紅豆半碗、營養配方1罐或1杯混合食用。
  8. 珍珠或西米露配方奶:煮熟燜爛珍珠或熟西谷米半碗、營養配方1罐或1杯混合食用或吸食。
  9. 五穀芝麻配方奶:五穀粉30克(約2至3湯匙)、芝麻粉2湯匙、營養配方1罐或1杯混合食用。
 

頭頸癌-口腔癌-護理衛教

確診前檢查

檢查項目

耳鼻喉科檢查

  耳鼻喉科一般理學檢查(視診及觸診)
  內視鏡檢查
  腫瘤組織切片檢查
  影像檢查
 

#tab002

頭頸癌-喉癌

小知識

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全國癌登資料顯示,2022 年台灣喉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 0.57%,當年因此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0.47%。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17 位、女性為第 34 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18 位、女性為第 36 位。2022 年初次診斷為喉惡性腫瘤者共計 743 人,占呼吸系統及胸腔內器官個案數的 3.75%;當年死因為喉惡性腫瘤者共計 244 人。
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 1987 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喉及食道。

吸煙是喉癌最主要的風險因素,吸煙者比起非吸煙者的死亡率多達 20 倍,攝取大量酒精,特別是烈酒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這兩個因素具有協同作用 。 除此以外還有其他風險(灰塵、煙、污染的空氣、人類乳突狀病毒HPV),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長期攝取酒精和吸煙。 男性和年齡大於 55 歲的人士患上喉癌的機會比較大。

 

營養叮嚀

 

營養建議

◆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營養要點

  • 常因手術或治療而影響進食狀況,甚至影響咀嚼功能。
  • 放射治療 (俗稱電療),可能破壞唾液腺,使得口水分泌減少並造成味覺、嗅覺的改變。
  • 烹調方面,多採用流質食物為主,若咀嚼困難,需採用流質再經攪打的供應方式。(即利用果汁機將食物打成類似濃稠狀來飲用。)
一、飲食原則
  1. 採少量多餐,即每天約6-8餐次,正餐或點心儘量採用質地較軟易吞嚥的食物,如絞肉、蒸蛋,小魚、豆腐或嫩菜葉、瓜類等,並以能儘量攝取各類食物為佳。
  2. 高熱量高蛋白:多食用富含蛋白質食物,例如:奶、豆、魚、肉、蛋類。蛋白質對於受損的組織具有修補的功能。熬煮很久的排骨湯、雞湯、魚湯,湯中所含的蛋白質量非常微量,只有少許的胺基酸、油脂及普林,營養份並不多,一定要吃到料,才有攝取到蛋白質;避免只喝湯不吃肉,造成體重流失。
  3. 食量少可採用高熱量、高蛋白質之市售均衡配方
  4. 適合烹調方法:清蒸、水煮、芶芡、燉。避免油炸、煙燻、燒烤、醃漬、纖維粗等不易嚼爛食物
  5. 味覺改變,經常變化菜色,試不同菜色及烹調方式,善用色、香、味改變來提高食慾;可以使用具有酸、鹹、甜味的方式來料理食物,增添食物的風味;可使用酸味食材如:檸檬、蕃茄、山楂、梅汁等入菜。
  6. 少吃煙燻、燒烤和醃製食物及罐頭製品:避免以碳烤、油炸的方式處理食物,或添加亞硝酸鹽保存的食物,如烤香腸、火腿、BBQ等,大量攝取這些食物可能會攝入較多的致癌物。
  7. 避免食用過燙、溫度過高的食物過燙的食物,熱食易產生刺激或使傷口惡化,以溫的、冷的食物為宜。
  8. 應避免刺激性的調味品,如辣椒、胡椒等。
  9. 治療期間免疫功能會受到抑制,注重食品衛生安全的問題,只吃煮熟之食物。避免生食或烹煮不完全之食物。飲用煮沸過的水,避免生水及瓶裝水。
  10. 進餐前必須以肥皂及溫水洗淨雙手,砧板、菜刀等使用後須徹底清潔與消毒,個人之碗、筷、湯匙等餐具,使用前可再以熱開水燙過。
  11. 食物現煮現吃,熱食維持攝氏60度以上,冷食維持於4度以下,進餐剩餘食物於2小時內冷藏,剩餘未吃完食物,需再經過烹調煮沸處理才能食用,並於24小時內吃完。
  12. 解凍食物須在冰箱或微波爐中進行,並立即烹煮,勿在室溫中放置過久。
  13. 適量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建議每天吃一粒綜合維他命與礦物質補充錠,但不建議使用高單位單方維生素或多種健康食品重複補充,要開刀病人也不建議補充高劑量魚油,避免影響凝血機能。
食物種類 適合的食物
五穀根莖類 稀飯、煮爛的麵食(糊麵條、麵線、冬粉、粿仔條)、麥粉、麥片、米麩、蘿蔔糕、碗粿、地瓜、馬鈴薯、芋頭、山藥、蓮子、薏仁、紅豆、綠豆、花豆
肉魚豆蛋類 細碎絞肉、肉末、鱈魚、魚肉、吻仔魚、餛飩、蒸蛋、蛋花、嫩豆腐、豆漿、豆花、布丁
蔬 菜 類 新鮮葉菜類、冬瓜、大黃瓜、白蘿蔔、紅蘿蔔、煮熟的蔬菜打汁
水 果 類 新鮮質地軟酸度低、質地軟的各種水果:木瓜、香瓜、西瓜、哈密瓜、奇異果、香蕉、葡萄、蘋果泥、新鮮果汁或以果泥、果汁的方式以方便進食。
﹡水果建議挑選帶皮者(如柳丁、蘋果等),處理後立即食用勿放置過久。
奶 類 牛奶、牛奶麥片、霜淇淋或冰淇淋、乳酪、市售配方奶
油 脂 類 蔬菜油、植物油
二、對體重維持與傷口癒合有益之營養素
  1. 魚油(ω-3 脂肪酸)有抑制發炎反應物質的功效,改善營養狀況,使治療過程更加順利。因此魚油或富含魚油之高蛋白高熱量營養補充品,有助於癌症病人治療期間的營養維持。
  2. 麩醯胺酸(Glutamine)存在於所有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可促進腸黏膜細胞成長、減緩肌肉蛋白質分解、增進氮平衡、改善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造成的腸道損傷與細菌轉位,也是淋巴球及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用來複製的重要成份。(每天每公斤體重0.3-0.5公克)。
  3. 精胺酸(Arginine)也是一種胺基酸,也存在蛋白質的食物中,可促進能量產生、細胞生長及分化、改善氮平衡、提升免疫系統功能、增強T細胞活性與巨噬細胞殺菌力、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以幫助傷口復原。
三、研究指出:給予第三、四期的頭頸癌病人,補充含麩醯胺酸、精胺酸與魚油的營養補充品,可降低部份發炎指標及減少急性嚴重黏膜炎的發生。
  1. 營養奶昔:營養配方1罐或1杯加香草冰淇淋1球(也可換其他草莓或巧克力等不同口味)。
  2. 巧克力可可:巧克力粉1小包、糖2茶匙熱水沖泡至溶解,加入營養配方1罐或1杯。
  3. 水果冰砂:水果1份(芒果1/3個,或奇異果1 粒,或蘋果1顆,或哈密瓜1/2個)、營養配方1罐或1杯、香草冰淇淋1球。
  4. 木瓜或酪梨牛奶:木瓜1/4個或大香蕉半條、營養配方1罐或1杯、布丁1顆、香草冰淇淋1球。
  5. 香蕉或葡萄牛奶:大香蕉半條或葡萄1碗、營養配方1罐或1杯
  6. 南瓜、地瓜、芋頭或綠豆沙牛奶:煮熟燜爛南瓜、地瓜、芋頭或綠豆半碗、營養配方1罐或1杯攪打飲用。
  7. 紅豆牛奶:煮熟爛紅豆半碗、營養配方1罐或1杯混合食用。
  8. 珍珠或西米露配方奶:煮熟燜爛珍珠或熟西谷米半碗、營養配方1罐或1杯混合食用或吸食。
  9. 五穀芝麻配方奶:五穀粉30克(約2至3湯匙)、芝麻粉2湯匙、營養配方1罐或1杯混合食用。
 

頭頸癌-口腔癌-護理衛教

確診前檢查

檢查項目

喉癌檢查

  耳鼻喉科一般理學檢查(視診及觸診)
  顯微直接喉鏡或軟式纖維喉鏡檢查
  食道鏡及氣管鏡檢查
  相關影片:支氣管鏡檢查(胸腔內科)
  腫瘤組織切片檢查
  影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