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腫瘤-醫療團隊
團隊成員
職位/科別 | 成員 |
---|---|
團隊召集人 | 陳金城 醫師 |
腦神經外科 | 陳金城 醫師, 吳宗憲 醫師, 廖家麟 醫師 |
腦神經內科 | 曹汶龍 主任, 許明欽 醫師, 馮清世 醫師, 粱啟源 醫師, 黃詠嵩 醫師, 劉瑞貞 醫師, 嚴介聰 醫師, 邱孟祈 醫師 |
血液腫瘤科 | 李思錦 醫師, 洪崇霖 醫師, 梁世昕 醫師 |
放射腫瘤科 | 李文星 醫師, 洪世凱 醫師, 林宏益 醫師, 邱文彥 醫師, 陳良政 醫師, 周嘉慧 醫師 |
影像醫學科 | 黃厚期 醫師 |
核子醫學科 | 莊紫翎 醫師, 游舜宇 醫師 |
病理科 | 曾志恩 醫師 |
腫瘤中心 | 劉藍蘋 個管師 (分機5689) |
醫療特色及重點
中樞神經系統的良窳大大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與表現,而大自然賦予人體在這方面的精密設計與保護,也使得中樞神經腫瘤在治療上遭遇到困難與挑戰,不論腫瘤惡性與否,若生長於腦部的重要部位,都將對病患造成重大的傷害。
有鑑於此,在本院陳金城副院長的催生下,團隊於民國99年12月正式成立,召集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影像醫學科、核醫科等資深醫師群,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共同協助病患療復身心。
臨床上,團隊積極以實證醫學之精神,藉由龐大的醫學文獻資料庫為每位病患尋求最佳證據與最佳治療方法,並運用如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等國際性治療指引,參考我國國情調整完成本院的中樞神經腫瘤治療指引,俾利來院治療的民眾有最好的醫療品質。
一般來說,腦瘤常見的症狀依位置及大小有關,包括有頭痛、嘔吐、痙攣或癲癇、性格的改變、語言及記憶的障礙、半身偏癱或運動失靈、內分泌失調。
要確定是否得了腦瘤,除了症狀評估外,仍需安排一些檢查來客觀的判讀,常見的檢查有神經學的檢查、頭部X光、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攝影、腦波圖、腦血管攝影、實驗室檢查。
在大人常見的惡性腦瘤是神經膠質母細胞瘤,而小孩則是髓芽細胞瘤及神經膠質細胞瘤,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及髓芽細胞瘤的惡性度較高,神經膠質細胞瘤的惡性度較低。
腦瘤的治療可分為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治療方式的選擇,必須考量的因素包括腫瘤細胞的病理診斷、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腫瘤生長的位置、腫瘤的大小及侵犯性等等,通常儘量以手術切除,無法完全切除的部份,再輔助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或其它治療方法,在治療開始之前,大部份的病人會使用類固醇或抗痙攣的藥物,主要是為了減緩腦水腫的症狀以及預防痙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