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001

急性白血病

◆ 小知識

急性白血病是一種血液及造血器官的惡性疾病,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全國癌登資料顯示,2022 年白血病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 2.20%,當年因白血病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2.26%。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9 位、女性為第 11 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10 位、女性為第 9 位。
近年來化學治療及配合的支持療法 (如抗生素、輸血、止吐或止痛療法等)有顯著的進步。醫學的進 步已能有效的治療白血病並且維持病人良好的生活品質。

 

營養叮嚀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攝取六大類天然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豆魚肉蛋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1. 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2. 少量多餐。可以體積小但蛋白質及熱量高的食物供應。

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

白血球下降:

通常無症狀,但當發現下列症狀時,要考慮到白血球下降-體溫高於38℃、寒顫、發冷、冒汗、呼吸急促、小便時感到疼痛或燒灼感、嚴重咳嗽或喉嚨痛。

飲食建議

  1. 禁食生食
  2. 避免吃生菜、生肉及生魚片
  3. 選擇可削皮的水果
  4. 烹調時注意清潔衛生
  5. 白血球低時勿進食含生菌類乳製品,如優酪乳、養樂多
  6. 避免吃生菜、生肉及生魚片

紅血球下降:

容易倦怠,虛弱、頭昏、蒼白、心悸。

飲食建議

  1. 充份的休息, 以恢復體力。
  2. 緩慢走動,避免昏眩,採漸進式起床(先在床邊坐一陣子,避免馬上下床)
  3. 增加綠葉菜含豐富鐵質的食物,動物肝臟、紅肉(牛肉、瘦豬肉)的攝取促進紅血球之產生。
  4. 紅血球過低,可能會輸血補充血球

血小板下降:

若血小板太低,身體可能有:瘀青、皮下有小紅點出現、牙齦容易出血或流鼻血、大小便中帶血絲或月經量過多、傷口流血時間較正常人時間長

若您有以上症狀出現建議您:小心接觸尖銳物品、使用電動刮鬍刀勿用剃刀、使用軟毛牙刷取代硬毛牙刷、勿用力擤鼻涕、勿使用含阿斯匹靈之藥物及禁止喝酒、避免燙、灼傷,尤其是在燙衣服或煮飯時、避免過度用力,如:排便、擤鼻涕。如有解血尿及血便或黑便,應立即就醫。

飲食建議

  1. 禁食生食
  2. 三餐以均衡飲食(五穀類、乳類、水果類、蔬菜類、肉類及脂肪類)為主,可增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蛋、豆類、牛奶、豆漿等,且可在兩餐間添加點心。
  3. 貧血者可多攝取蛋白質、鐵劑、維他命C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菠菜、葡萄乾、腰果或黑棗等。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飲食建議

  1. 採少量多餐(採高熱量、高蛋白點心或飲料),避免空腹。
  2. 選擇清淡食物,避免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更換食物的烹調方式變更口味。
  3. 因早餐比較不會有噁心的現象,增加早餐的攝入量。
  4. 進食固體的食物,如:麵包、饅頭等,以減輕噁心、嘔吐情形。
  5. 避免同時攝食冷、熱的食物,否則易刺激引發嘔吐。
  6. 嘔吐後應立即漱口,保持口腔清潔與舒適。
 

急性白血病-護理衛教

確診前檢查
  骨髓檢查
  是一種簡單安全的檢查,一般成人是由前胸的胸骨,若須加作切片時,則由後背髖骨(腰部)附近的腸骨後脊部位採樣;先對皮膚皮下及其下的骨膜,作小範圍的局部麻醉,然後將骨髓檢查針插入骨髓腔,吸取少量骨髓組織出來做檢查。檢查項目除在顯微鏡下做型態學分類外,細胞化學染色、細胞免疫型態分析及染色體、基因檢查都是必要項目。
  脊髓液檢查
  在 ALL 為必要的檢查,AML 則視病況而定。其目的有兩個,其一為採檢體做細胞學檢查,若發現有芽細胞存在,則證實為中樞神經系統受白血病的侵犯。其二為將適量的化學藥注射入中樞神經系統內(此治療稱為鞘內化學治療,俗稱 IT);此為預防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或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這種檢查及治療通常在 30 分鐘內便可完成,其過程是將針頭插入兩節腰椎之間,讓脊髓液適量流出送檢,然後再注射入稀釋成相同體積的化學藥。檢查及治療後,需維持趴著半小時再平躺兩小時或平躺至少六小時才告完成。以上所述的各種檢查都是診斷白血病的必經過程,醫師可據以擬訂治療計劃,並於治療過程中偵測是否有復發的情形。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好發於成年人,約有 80% 的病人超過 25 歲。診斷主要靠周邊血液及骨髓細胞形態,血液細胞之化學染色、表面抗原分析及染色體的異常表現來區分。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傳統分類可再細分為 M1 到 M7 型:
  • M1: Myeloblastic leukemia without maturation(急性未成熟骨髓芽球性白血病)
  • M2: Myeloblastic leukemia with maturation(急性成熟骨髓芽球性白血病)
  • M3: Promyelocytic leukemia(急性前骨髓細胞性白血病)
  • M4: Myelomonocytic leukemia(急性骨髓單核球性白血病)
  • M5: Monocytic leukemia(急性單核球性白血病)
  • M6: Erythroleukemia(急性紅血球性白血病)
  • M7: Megakaryocytic leukemia(急性巨核細胞性白血病)

#tab002

慢性白血病

◆ 小知識

主要發生在 50~70 歲的老人,小部分兒童也受影響。患者通常有一個突變基因名為 Ph1 染色體,是由於某段染色體排位異常所致。發生率約每年每十萬人約有 1.3 人得病。Imatinib(Glivec)乃是一個能抑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癌化的口服藥物,副作用輕微,僅有噁心、嘔吐、肌肉酸痛及腹瀉等症狀,98% 以上的慢性期病患服用此藥後在 1 個月內,其不正常的血球數可恢復正常,其中更有一半的病人可達到改變細胞染色體異常的療效。

 

營養叮嚀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攝取六大類天然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豆魚肉蛋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1. 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2. 少量多餐。可以體積小但蛋白質及熱量高的食物供應。

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

白血球下降:

通常無症狀,但當發現下列症狀時,要考慮到白血球下降-體溫高於38℃、寒顫、發冷、冒汗、呼吸急促、小便時感到疼痛或燒灼感、嚴重咳嗽或喉嚨痛。

飲食建議

  1. 禁食生食
  2. 避免吃生菜、生肉及生魚片
  3. 選擇可削皮的水果
  4. 烹調時注意清潔衛生
  5. 白血球低時勿進食含生菌類乳製品,如優酪乳、養樂多
  6. 避免吃生菜、生肉及生魚片

紅血球下降:

容易倦怠,虛弱、頭昏、蒼白、心悸。

飲食建議

  1. 充份的休息,以恢復體力。
  2. 緩慢走動,避免昏眩,採漸進式起床(先在床邊坐一陣子,避免馬上下床)
  3. 增加綠葉菜含豐富鐵質的食物,動物肝臟、紅肉(牛肉、瘦豬肉)的攝取促進紅血球之產生。
  4. 紅血球過低,可能會輸血補充血球

血小板下降:

若血小板太低,身體可能有:瘀青、皮下有小紅點出現、牙齦容易出血或流鼻血、大小便中帶血絲或月經量過多、傷口流血時間較正常人時間長

 

若您有以上症狀出現建議您:小心接觸尖銳物品、使用電動刮鬍刀勿用剃刀、使用軟毛牙刷取代硬毛牙刷、勿用力擤鼻涕、勿使用含阿斯匹靈之藥物及禁止喝酒、避免燙、灼傷,尤其是在燙衣服或煮飯時、避免過度用力,如:排便、擤鼻涕。如有解血尿及血便或黑便,應立即就醫。

飲食建議

  1. 禁食生食
  2. 三餐以均衡飲食(五穀類、乳類、水果類、蔬菜類、肉類及脂肪類)為主,可增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蛋、豆類、牛奶、豆漿等,且可在兩餐間添加點心。
  3. 貧血者可多攝取蛋白質、鐵劑、維他命C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菠菜、葡萄乾、腰果或黑棗等。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飲食建議

  1. 採少量多餐(採高熱量、高蛋白點心或飲料),避免空腹。
  2. 選擇清淡食物,避免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更換食物的烹調方式變更口味。
  3. 因早餐比較不會有噁心的現象,增加早餐的攝入量。
  4. 進食固體的食物,如:麵包、饅頭等,以減輕噁心、嘔吐情形。
  5. 避免同時攝食冷、熱的食物,否則易刺激引發嘔吐。
  6. 嘔吐後應立即漱口,保持口腔清潔與舒適。
 

慢性白血病-護理衛教

確診前檢查

正常情形下骨髓不成熟之斡細胞發育分化成熟後釋放至血液中成為對抗感染之「白血球」、攜帶氧氣到身體各組織之「紅血球」及促進血液凝固幫助止血之「血小板」,而血中白血球又可分為中性球、嗜伊紅性球、鹼性球、單核球、及淋巴球五種。

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基因)之去氧核糖核酸(DNA)決定每個細胞之外觀及功能,而DNA則包含在細胞核的染色體中,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所見之第九及二十二號染色體轉移(造成費城染色體的出現)使九號染色體內一個ABL基因與二十二號染色體內之BCR基因融合產生一個BCR-ABL融合基因,該DNA重組造成骨髓斡細胞產生酪氨酸動力酵素(tyrosine kinase)使正常細胞性質產生改變(成為白血病細胞),結果造成過多的白血球增生。

 

血液

 
  1. 白細胞總數顯著增高,常在50×10⁹/L以上。半數患者在100-400×10⁹/L,少數可達1000×10⁹/L,極少數<50×10⁹/L。血片中的中性晚幼粒、中性中幼粒及桿狀核占大多數。原粒及早幼粒常<10%。嗜鹼粒細胞比例增高,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常常減低或陰性。
  2. 血小板常增多,可高達1000×10¹²/L。
  3.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正常或增高,也可輕度減低。網織紅細胞多有增高。血片中成熟紅細胞大小不均,可見有核紅細胞、異形紅細胞,嗜多染及點彩紅細胞,但無淚滴狀紅細胞。
 

骨髓

  骨髓細胞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粒紅比例高達10~50:1,分類計數與血象相近似。晚期作骨髓活檢可有纖維組織增多。
  染色體檢查
  約90%以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有一種異常染色體,即第22號染色體的一條長臂缺失,缺失部分易位到9號染色體之一長臂末端。即t(9q+,22q-)。缺失長臂的22號染色體稱為費城染色體(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Ph'染色體還可見於患者的其他系列細胞(如幼紅細胞、巨核細胞及淋巴細胞等)Ph'染色體陰性患者的預後比陽性者差。
 

生化檢查

 
  1. 血清維生素B12和B12結合力顯著程式化(可為正常人的15倍),是由于成熟粒細胞含有B12結合蛋白(轉鈷胺蛋白),CML患者的粒細胞破碎和分解,B12結合蛋白被釋放,故血清B12增加。當CML緩解時,白細胞數雖然已恢復正常,但血清B12值尚4倍於正常人,認為存在粒細胞無效生成。
  2. 高尿酸血癥 由於白細胞大量增殖,核酸代謝加快,引起高尿酸血癥,尤其在治療時,白細胞大量的崩解,常導致高尿酸性腎病、腎結石、也可發生痛風。
  3. 乳酸脫氫酶升高,病情緩解時下降。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活性顯著降低,積分常為0,在發生感染時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變時可增高,但其增高之積分不如類白血病反應明顯。

#tab003

淋巴癌

◆ 小知識

 惡性淋巴瘤俗稱淋巴癌,其中包括了兩種疾病,即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 non Hodgkins lymhpoma)與何杰金氏症(HD, Hodgkins disease)。兩者的差別在於病理型態學的不同以及臨床表現的差異。西方人何杰金氏症較普通,預後比較好,而東方人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比較多, 約為何杰金氏症的九倍。目前看來全世界的惡性淋巴瘤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罹病率仍逐年增加,每年約三千名新診斷病例。

 

營養叮嚀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攝取六大類天然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豆魚肉蛋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1. 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2. 少量多餐。可以體積小但蛋白質及熱量高的食物供應。

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

白血球下降:

通常無症狀,但當發現下列症狀時,要考慮到白血球下降-體溫高於38℃、寒顫、發冷、冒汗、呼吸急促、小便時感到疼痛或燒灼感、嚴重咳嗽或喉嚨痛。

飲食建議

  1. 禁食生食
  2. 避免吃生菜、生肉及生魚片
  3. 選擇可削皮的水果
  4. 烹調時注意清潔衛生
  5. 白血球低時勿進食含生菌類乳製品,如優酪乳、養樂多
  6. 避免吃生菜、生肉及生魚片

紅血球下降:

容易倦怠,虛弱、頭昏、蒼白、心悸。

飲食建議

  1. 充份的休息,以恢復體力。
  2. 緩慢走動,避免昏眩,採漸進式起床(先在床邊坐一陣子,避免馬上下床)
  3. 增加綠葉菜含豐富鐵質的食物,動物肝臟、紅肉(牛肉、瘦豬肉)的攝取促進紅血球之產生。
  4. 紅血球過低,可能會輸血補充血球

血小板下降:

若血小板太低,身體可能有:瘀青、皮下有小紅點出現、牙齦容易出血或流鼻血、大小便中帶血絲或月經量過多、傷口流血時間較正常人時間長

 

若您有以上症狀出現建議您:小心接觸尖銳物品、使用電動刮鬍刀勿用剃刀、使用軟毛牙刷取代硬毛牙刷、勿用力擤鼻涕、勿使用含阿斯匹靈之藥物及禁止喝酒、避免燙、灼傷,尤其是在燙衣服或煮飯時、避免過度用力,如:排便、擤鼻涕。如有解血尿及血便或黑便,應立即就醫。

飲食建議

  1. 禁食生食
  2. 三餐以均衡飲食(五穀類、乳類、水果類、蔬菜類、肉類及脂肪類)為主,可增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蛋、豆類、牛奶、豆漿等,且可在兩餐間添加點心。
  3. 貧血者可多攝取蛋白質、鐵劑、維他命C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菠菜、葡萄乾、腰果或黑棗等。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飲食建議

  1. 採少量多餐(採高熱量、高蛋白點心或飲料),避免空腹。
  2. 選擇清淡食物,避免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更換食物的烹調方式變更口味。
  3. 因早餐比較不會有噁心的現象,增加早餐的攝入量。
  4. 進食固體的食物,如:麵包、饅頭等,以減輕噁心、嘔吐情形。
  5. 避免同時攝食冷、熱的食物,否則易刺激引發嘔吐。
  6. 嘔吐後應立即漱口,保持口腔清潔與舒適。
 

link-lymphoma-01_6527f.png

淋巴癌網

淋巴癌-護理衛教

確診前檢查

淋巴癌的診斷,病理切片檢查是絕對必要的,影像檢查只能當做輔助性參考。淋巴癌的病理分類非常多,而不同型態的細胞產生不同的預後,所以治療的對策也不一樣。

病理分類以WHO2008年版本為依據。首先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瘤(HD, Hodgkins disease)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而NHL再分為T細胞或B細胞,T細胞有許多亞型,預後各不同。B細胞又分為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癌(DLBCL最常見,佔五成)或結節性或稱濾泡型淋巴癌(約占一成五到兩成)。前者疾病惡化迅速以化療為主,後者病程和緩以簡潔化療或射線治療為主,故病理切片診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分期檢查

 

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臨床分期

  • 第一期:侵犯單一淋巴結區域或單一淋巴結外的器官或部位。
  • 第二期:侵犯橫隔膜同側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淋巴結區域。
  • 第三期:侵犯橫隔膜兩側之淋巴結區域,波及侷限性淋巴外器官或單一器官,亦可能波及脾臟或兩者皆有。
  • 第四期:瀰漫性或散發性侵犯一個或多個淋巴結以外的器官或組織(不管淋巴結是否腫大),例如:肝、肺、骨髓。一旦侵犯到骨髓時,即屬第四期。

 

此外每一期別可再區分為A或B期。若患者有不明原因超過38℃之發燒、夜間盜汗或6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之症狀其中任何一項或以上則為B期,反之無症狀為A期。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臨床分期

大致比照何杰金氏病的分期。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細胞型態分類很多,配合其臨床表現,可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歸類為低惡性度,中惡性度或高惡性度疾病以供治療參考。

#tab004

多發性骨髓瘤

◆ 小知識

此病好發在老年人,約 60~70 歲左右,且男多於女。病患常因以下症狀就診;骨頭酸痛或有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 fracture),脊椎壓迫症狀,貧血導致的頭昏疲倦或全身無力,尿毒症症狀,高血鈣症狀(如噁心、嘔吐、便秘或神智遲鈍)或hyperviscosity症狀(視力模糊、頭痛、失明、嗜睡)。少數患者因骨頭上或骨頭以外的腫塊或神經病變(neuropathy)而發現罹患此病。

 

營養叮嚀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 維持理想體重。
  • 均衡攝取六大類天然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豆魚肉蛋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1. 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2. 少量多餐。可以體積小但蛋白質及熱量高的食物供應。

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

白血球下降:

通常無症狀,但當發現下列症狀時,要考慮到白血球下降-體溫高於38℃、寒顫、發冷、冒汗、呼吸急促、小便時感到疼痛或燒灼感、嚴重咳嗽或喉嚨痛。

飲食建議

  1. 禁食生食
  2. 避免吃生菜、生肉及生魚片
  3. 選擇可削皮的水果
  4. 烹調時注意清潔衛生
  5. 白血球低時勿進食含生菌類乳製品,如優酪乳、養樂多
  6. 避免吃生菜、生肉及生魚片

紅血球下降:

容易倦怠,虛弱、頭昏、蒼白、心悸。

飲食建議

  1. 充份的休息,以恢復體力。
  2. 緩慢走動,避免昏眩,採漸進式起床(先在床邊坐一陣子,避免馬上下床)
  3. 增加綠葉菜含豐富鐵質的食物,動物肝臟、紅肉(牛肉、瘦豬肉)的攝取促進紅血球之產生。
  4. 紅血球過低,可能會輸血補充血球

血小板下降:

若血小板太低,身體可能有:瘀青、皮下有小紅點出現、牙齦容易出血或流鼻血、大小便中帶血絲或月經量過多、傷口流血時間較正常人時間長

 

若您有以上症狀出現建議您:小心接觸尖銳物品、使用電動刮鬍刀勿用剃刀、使用軟毛牙刷取代硬毛牙刷、勿用力擤鼻涕、勿使用含阿斯匹靈之藥物及禁止喝酒、避免燙、灼傷,尤其是在燙衣服或煮飯時、避免過度用力,如:排便、擤鼻涕。如有解血尿及血便或黑便,應立即就醫。

飲食建議

  1. 禁食生食
  2. 三餐以均衡飲食(五穀類、乳類、水果類、蔬菜類、肉類及脂肪類)為主,可增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蛋、豆類、牛奶、豆漿等,且可在兩餐間添加點心。
  3. 貧血者可多攝取蛋白質、鐵劑、維他命C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菠菜、葡萄乾、腰果或黑棗等。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飲食建議

  1. 採少量多餐(採高熱量、高蛋白點心或飲料),避免空腹。
  2. 選擇清淡食物,避免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更換食物的烹調方式變更口味。
  3. 因早餐比較不會有噁心的現象,增加早餐的攝入量。
  4. 進食固體的食物,如:麵包、饅頭等,以減輕噁心、嘔吐情形。
  5. 避免同時攝食冷、熱的食物,否則易刺激引發嘔吐。
  6. 嘔吐後應立即漱口,保持口腔清潔與舒適。
 

多發性骨髓瘤-護理衛教

確診前檢查

根據Durie and Salmen的診斷要件,符合以下major criteria中任兩項,或者1a、1b、1c的任一項加上2a、2b、2c、2d中的任一項,或者2a+2b+2c,或者2a+2b+2d,或者2c是diffuse lesions,加上骨髓中plasma cells>30%,即可診斷為multiple myeloma。

 

Major criteria

 
  1. 骨髓中plasma cells或myeloma cells>30%。
  2. 組織病理證實的plasmacytoma。
  3. M-protein: IgG>35 g/L, IgA>20 g/L, light chain>1 g/24hr (urine)。
 

Minor criteria

 
  1. 骨髓中plasma cells或myeloma cells 10~30%。
  2. 血清或尿液免疫電泳分析有M-protein,但量少於1c所示。
  3. X光骨骼攝影可見osteolytic lesions。
  4. Normal IgM<500 mg/L, IgA<1 g/L, IgG<6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