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 小知識

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全國癌登資料顯示,2022 年食道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 2.17%,當年因此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3.81%。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6 位、女性為第 25 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5 位、女性為第 20 位。2022 年初次診斷為食道惡性腫瘤者共計 2,831 人;當年死因為食道惡性腫瘤者共計 1,980 人。

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有喝酒、抽菸、檳榔,統計顯示因喝酒引起食道癌是一般人的 2~4 倍,如果喝酒再加上抽菸嚼檳榔,罹患食道癌的危險性更是大為增加。還有胃食道逆流由於胃液反覆由胃部逆流到食道,長時間的刺激下,容易導致細胞病變引發食道癌,時常吃刺激性、醃漬類或是太燙的食物也會增加危險性。

營養指導

乳癌治療期間的營養叮嚀

  營養叮嚀
 

◆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分)。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乳癌病友常認為黃豆製品、山藥、雞肉等含有雌激素不能吃,其實乳癌飲食以天然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牛奶、低脂去皮肉類、油脂堅果類),不是大量攝取單一種類食物,避免服用營養素單一萃取食品(例如大豆異黃酮萃取如:蛋白素)。

  1. 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若食量下降可以商業營養品補充。
  2. 少量多餐,可以體積小但蛋白質及熱量高的食物供應。

◆ 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1. 白血球下降

  1. 禁食生食。
  2. 三餐以均衡飲食(五穀類、乳類、水果類、蔬菜類、肉類及脂肪類)為主,可增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蛋、豆類、牛奶、豆漿等。
  3. 兩餐間添加點心。

2. 噁心、嘔吐

  1. 採少量多餐,避免空腹太久,隨時準備方便食用的小點心。
  2. 飲用清淡、冷的飲料或有酸味、鹹味食物,可減輕症狀。
  3. 在起床前後及運動前吃較乾的食物,如餅乾或吐司,運動後勿立即進食。正餐先吃固體食物,湯品放慢點喝,避免喝湯過度飽脹。
  4. 飲料最好在飯前30~60分鐘飲用,並以吸管喝為宜。
  5. 進食溫和飲食,例如:烤麵包、蘇打餅、三明治、土司、麥片等。
  6. 攝取清淡飲食,避免太甜、油膩、辛辣。
  7. 喜愛的食物可優先吃。
  8. 遠離有油煙味或異味的地方。
  9. 注射化學藥物時,可聽音樂、看書、閱讀、睡覺等方法轉移注意力。
  10. 避免在太熱太悶的房間用餐。
  11. 在接受放射或化學治療前二小時內應避免進食,以防止嘔吐。
  12. 嚴重嘔吐時,可經由醫師處方,服用止吐劑。

◆ 乳癌抗荷爾蒙治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骨質疏鬆

  1. 選擇高鈣食物,補充足夠的鈣質,有助於預防、延緩骨質疏鬆:
    • 動物性食物:牛奶、優酪乳、優格、起司、吻仔魚、小魚乾、乾蝦米及牡蠣等。
    • 植物性食物:豆腐、豆干、黑芝麻、海帶、紫菜、九層塔、芥藍菜、莧菜、金針等蔬菜類。
  2. 適度照射陽光,紫外線會活化身體內維生素D來幫助鈣質的吸收。每日曬太陽約15分鐘即可。
  3. 避免鈣質流失:少喝濃茶、咖啡及碳酸飲料。
  4. 飲食中增加鈣質攝取的小秘訣:
    • 製作玉米濃湯或蔬菜濃湯時可以脫脂奶粉代替奶油。
    • 白飯上可灑些黑芝麻。沖泡牛奶時可加入芝麻粉。
    • 做義大利麵時,上面可灑些起司粉。
    • 吐司麵包夾起司片。
    • 若因乳醣不耐而無法由牛奶中補充鈣質,可改喝無乳醣奶粉、優酪乳、優格,或吃起司。
  5. 如有骨質疏鬆者,須額外補充鈣片。
  6. 避免抽煙,尼古丁對骨質再生有破壞作用。
 

link-breast-01_fdc93.png
乳癌防治基金會

link-breast-02_3a537.png
台中市關懷基金會

乳癌-護理衛教

確診前檢查

乳癌篩檢與診斷

乳癌檢查

  臨床的症狀
  個人病史
  曾罹患有乳癌者,對側乳癌之發生率每年約0.5-1.0%,終其一生約有10-15%之發生率。
  家族病史
  無家族病史者,並不表示不會發生乳癌,一般而言,一等親或二等親罹患乳癌者家屬之危險率分別為2.3及1.5倍,但母親及姊妹同時有乳癌者則高達14倍。
  乳房的視診及觸診
  90%的乳房腫塊是藉著乳房的視、觸診而發現,一般婦女在月經過後5-10天內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後的婦女應選擇每個月固定一天檢查,若發現任何異常應立即尋求醫師做更詳細的檢查。
  乳房X光攝影檢查
  為早期偵測乳癌之最佳檢查方法,可用來幫助診斷,適合年紀較大及乳房較大之病患。
  乳房超音波檢查
  當發生異常的腫塊而觸診又無法摸到時,可藉此檢查指引,直接以細針抽取腫塊細胞作病理檢查。
  乳房磁振造影
  適用於高危險群病人的篩檢,或準備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病人之術前檢查,檢查費用較昂貴,但是準確率高。
  針抽吸細胞檢查
  一般觸診發現腫塊時,醫師會以針頭插入腫塊抽吸細胞,立即染色,並送病理科檢查。
  乳房切片檢查
  利用穿刺或手術的方法,將腫塊切取樣本,其準確性比針抽吸細胞檢查為高,是確定乳癌診斷之標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