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
小知識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統計,結腸直腸癌是世界第三大癌症。根據國健署最新統計全國癌登資料顯示,2022 年結腸及直腸惡性腫瘤(以下統稱為大腸癌)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 13.54%,當年因此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 13.20%。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1 位、女性為第 3 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 3 位、女性為第 3 位。2022 年初次診斷為大腸癌者共計 17,643 人,當年死因為大腸癌者共計 6,853 人。
高脂肪食物、低纖維食物、菸酒、過量的維生素D及業酸攝取、年齡、腺瘤性瘜肉、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病性大腸癌、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患者皆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因子。
營養叮嚀
◆ 良好的營養狀況好處
- 能抵抗治療產生副作用,才可對抗腫瘤治療。
- 維持體力,防止身體耗損。
- 增強免疫力。
◆ 吃的時機
- 訂下吃正餐和吃點心的時段(7、10、12、15、18、20點),時間到了就吃。
- 兩次治療之間或下次治療之前。
- 隨時感覺到餓或想吃東西時。
◆ 吃的注意事項
- 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一日6餐以上),勿一次進食過飽。
- 餐間勿喝下太多的湯或水,以免過度飽脹(餐後1小時再攝取水份)。
- 隨時準備點心或飲料,好方便補充營養。
- 用餐後適度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如:散步)。
◆ 吃的有趣
- 請朋友或家人幫忙準備餐點,讓親友陪您一同用餐。
- 愉快的進餐環境(如:餐桌、小餐具等)。
- 欣賞有趣的電視節目或悅人的音樂邊吃飯。
營養重點
若大腸直腸癌友手術後,易因水分吸收能力下降,糞便大多不成形或偏稀。因此,需減少高纖維質等不易消化食物(例如筍、芹、菜梗、牛奶、糙米、麩皮麵包、紅豆、綠豆、帶筋的肉、堅果..等)。當產生便秘現象,則可酌量進食木瓜、香蕉及水梨等暢便滑腸的食物。
一、腹瀉
如您有腹瀉現象(一天內發生超過三次未成形的排便)
- 以少量多餐方式取代一日三餐。
- 注意水份及電解質的補充。
- 腹瀉期間應多攝取足夠的液體以補充身體中水份的流失量。維持水份電解質平衡,多攝取水份,防止脫水。
- 因為腹瀉會導致體內鈉離子與鉀離子的流失,應補充含有鈉及鉀離子的食物,例如:運動飲料、柳橙汁、葡萄汁、蔬菜汁、香蕉等。可選擇含鈉、鉀量高的液體或食物,適合的食物選擇如:香蕉、水蜜桃、馬鈴薯泥等。
- 避免攝取油膩、高纖維或含刺激性成份之食物。
- 限制含纖維量高的食物,如生菜及水果,含纖維量高的蔬菜有:如生菜、粗菜梗、玉米、豌豆、胡蘿蔔、乾豆類、花椰菜等。
- 限制含咖啡因的食物及飲料;如咖啡、濃茶、可樂及巧克力。
- 避免濃烈的調味料如:胡椒、咖哩、辣椒。
- 避免溫度太燙或冰冷的食物及飲料,液體食物攝取以室溫為宜。
- 避免攝取易產氣的食物,如碳酸飲料、易產氣之蔬菜、口香糖(尤其是無糖口香糖)。
- 限制奶類及乳製品的使用。
- 多攝取低渣、軟質、高鉀、好消化的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低渣的食物,如優格、白米飯或麵條、白麵包、白吐司、馬鈴薯、米糊、麥粉、成熟香蕉、葡萄汁。好消化的高蛋白,如:去脂雞肉、蒸或烤的魚肉、瘦肉、水煮蛋等。富含果膠之食物,如蘋果泥、香蕉等皆有緩瀉效果。
- 益生菌增加腸道中的有益菌,可改善腹瀉的症狀。
- 急性腹瀉後,可改用清流質飲食。清流質飲食可補充腹瀉期間身體水份的流失並讓腸道休息。但不超過2天食用清流質飲食。
- 若選用添加麩醯胺酸的產品,需注意以<40℃溫冷水或果汁沖泡,半小時喝完。
- 腹瀉問題持續或更嚴重,糞便有不正常顏色、氣味則應即刻詢問醫師。
二、腹脹
- 少量多餐。
- 避免食用易產氣、粗糙、多纖維的食物,如豆類、洋蔥、馬鈴薯、牛奶、碳酸飲料等。
- 正餐當中不要喝太多湯汁及飲料,最好在餐前30~60分鐘飲用。
- 勿食口香糖,進食時勿講話以免吸入過多空氣。
- 輕微運動或散步可減輕腹脹感。
三、便秘
若您有便秘發生(糞便較乾、較硬或超過2-3天未排便)
- 每日儘可能固定進食及如廁的時間。
- 注意補充水份。
- 喝足夠的液體(如:開水、果汁、菜湯等),每天至少需8~10大杯(每杯240 c.c.)的水,以使糞便柔軟。
- 在起床後可喝一杯溫開水,促進排便。
- 注意膳食纖維的補充。
- 多選用高纖維的食物,如全穀類(如糙米、燕麥片)、全麥麵包、新鮮水果(部份水果可帶皮吃)及蔬菜、莢豆類、乾豆類等。
- 可添加一些未經加工的穀類麩皮1~2湯匙(如:燕麥麩片)在食物中,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特別是早餐時,來個麥片粥也是不錯的選擇。
- 有利改善便秘的食物有:
- 可多喝梅子汁、黑棗汁、決明子茶、咖啡、蘆薈汁等也具有輕瀉作用,可適量使用。
- 含有益生菌之食物(如優格)或補充劑可改善腸道菌叢生態,可對便祕有幫助。
- 每日有適度運動,如散步運動。
- 如果上述建議仍無法改善便秘問題時,可詢問醫師是否使用軟便藥物來幫助排便。
大腸直腸癌-護理衛教
確診前檢查
檢查項目
大腸癌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 | |||||
最常見的大腸癌篩檢工具。現在廣泛使用的免疫法檢查,偵測大腸癌敏感度高達八成,因此當潛血結果呈陽性時,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確定是否有問題。 | |||||
肛門指診 | |||||
如果腫瘤距離肛門口較近,可由肛門指診過程中發現。 | |||||
大腸鏡檢查 | |||||
是最直接可靠的檢查方式。醫師以內視鏡將整個大腸仔細的檢視一遍,找出可疑病兆,必要時可直接做切片或切除腺性瘜肉送病理檢查,準確性超過九成。
|
|||||
影像檢查 | |||||
如果病理報告已經確定罹患大腸癌,就得加上胸部X光檢查、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正子掃描等檢查,綜合判斷腫瘤大小、侵犯範圍、有無淋巴結和其它器官轉移,決定癌症分期。
|
|||||
病理切片檢查 | |||||
包括利用大腸鏡檢查取活體組織切片、細胞學檢查、以及手術中取下腫瘤組織送病理切片檢查。 | |||||
血液腫瘤指標- CEA | |||||
用來作為癌症治療計畫、預後、復發的評估參考。 |
治療
相關醫療照護
自我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