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院誌
那些年,一起走過的路
雲林區法親關懷
這一趟的法親關懷,賴寧生院長的心情格外輕鬆,他形容就如上午茶時間,大家吃著點心、水果,難得相聚話從前。尤其,見到的每一位年長法親,有些身有病卻精神奕奕,說的都不是自己的病痛,而是過去如何投入慈濟,再回憶仍喜上眉梢。
賴院長翻著老照片,感恩地說:「大家把醫院蓋起來了,現在換我們把醫院顧好。」看著一張張建院的足跡,啟業即到院服務的賴院長,直嘆自己來不及參與建院的可惜。
7月25日拜訪這一群雲林斗南慈濟志工,有的參與大林慈濟醫院動土、建院的歷程,有的是醫院啟業之初,第一期培訓的醫療志工。當醫院蓋好後,他們還帶著一批又一批的會眾前來參觀,讓人人見證點滴善款,就是成就這一座非常堅固、分秒搶救生命的醫院。
(攝影者:張國徽)
(圖片提供:曾雅雯)
八十九歲的社區志工沈張眉和九十歲的丈夫,早期跟隨慈濟人搭乘慈濟列車回花蓮靜思精舍,夫妻倆在大林慈院建院期間都曾參與志工,兒子沈榮得則是桃園早期受證的委員、慈誠。
沈張眉於前些日子因跌倒而受傷,目前以助行器、輪椅輔助,她見到院長、護理部陳靜享督導和人文室同仁曾雅雯、王承茜,還有合心幹事余天助師兄、賴秋約夫婦、連達彥夫婦都來關心,她分外歡喜,努力起身要讓院長看一看。
(攝影者:張國徽)
(攝影者:張國徽)
八十三歲的賴秋約,拿起他們掛在壁上的照片,指著他們夫妻在靜思精舍合影,而最旁那一位就是賴秋約本人。賴師兄於2000年受證慈誠、2001年受證委員、2005年受證榮董,是醫院第一期的培訓醫療志工,2011年之後承擔雲林聯絡處的大愛農場看顧,他除了樂於參與各種勤務,也把握學習機會,參加長照、樂活學習,更關懷身邊的法親家人。
太太賴蘇彩鳳於2001年受證委員、2006年受證榮董,夫唱婦隨,有勤務時,兩人經常同行。
(攝影者:張國徽)
(攝影者:張愷杰)
此行關懷中,年紀最輕的是七十三歲程美娘,她從1989年開始投入慈濟,1991年受證委員、1997年受證榮董。長年承擔香積幹事,她的五穀粽特別讓人讚不絕口,她回想醫院某一年的周年慶,自己也包了好多粽子送到醫院。人文室曾雅雯微笑地說,程美娘師姊的五穀粽確實美味,他們有幾次都把五穀粽做為募心募愛的餐點,迴響很好。
聊天過程,程美娘手指向客廳旁的那一間和式房,說起這個地方,早已成了大家開會的場所,不只有桌椅還有麥克風、螢幕,是個小型溫馨的〝會議室〞。
法親關懷的尾聲,來到劉玉英的家,大家圍坐一起翻著彼此的相冊,回顧往事。八十八歲的劉玉英,1992年受證委員、1997年受證榮董,兒子陳紹益是慈誠,女兒、女婿也是臺中非常精進的委員和慈誠。
劉玉英師姊是醫院早期的醫療志工,花蓮、大林都有她付出的身影,只是老來行動較不便,要出門不如往常。劉玉英的妹妹,說起小時候讓姊姊揹著、受姊姊照顧,那一份的辛苦她感恩於心。
圖說:左為劉玉英、中為劉玉英的先生、右為劉玉英的妹妹。(攝影者:謝明芳)
另一位許素蘭師姊,也來到劉玉英的家。八十六歲的許素蘭目前獨居,因年邁身體較虛弱,去年於大林慈院進行大腸癌手術,志工們就像她的家人,陪她就醫,也關心她的起居。
關懷這一群法親後,賴院長有更深的願景,就是好好建立起長照據點,不只社區長者受照顧,法親們也能受到關懷,透過團體力量,彼此照應持續互動。而賴秋約夫婦、連達彥夫婦這兩對慈濟道侶,關照法親以老伴老,慈濟心則永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