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院誌
以舞台劇傳揚孝道 大林慈院同仁參與演繹感受深刻
從元月份開始經由多時籌劃,嘉義慈濟志工於2019年7月27至28日,藉由七月吉祥月感恩祈福會活動,展開四場《父母恩重難報經》手語音樂劇演繹,演繹人員來自慈濟志工,法師、大林慈濟醫護同仁、榮董及歌手、社區會眾等等,期望透過經藏演繹,將行善、行孝要立即傳遞出去。
大林慈濟醫院由陳金城副院長帶領的醫護同仁共380人,一起上台透過經典演繹推廣孝道,陳金城副院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從小形影不離,今年也即將離鄉背井到北部念書,心中難免不捨,演繹過程中感同身受,也希望透過演繹能影響更多人、啟發更多人愛心、感念父母親恩,把握分秒相處時刻互相關懷。林名男副院長演繹完畢,馬上準備趕回台南看自己的母親,他哽咽地說,看到《父母恩重難報經》手語音樂劇演繹,懷念已往生的父親,就像證嚴上人講的行善、行孝不能等,希望大家帶著一份感動心能對我們的長輩更加孝順。
《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從<因緣>開啟音樂劇序幕,由大林慈院同仁演出母親十月<懷胎>與<十恩>,劇中以紅布覆蓋喻胎兒在母體內的變化,最後臨盆刮骨割心肝痛楚中生下嬰兒後,父母含辛茹苦扶養子女,兩霜鬢白終不悔。
◎行善行孝要及時
教學部翁淑蘭與孩子一起參與演出<懷胎八月>,目前孩子才十歲,年紀尚小,先生去年往生,對孩子的教育,她更是憂心。「百年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淑蘭在失去先生後,自己獨自撫養小孩,更能知道夫妻間的相處之道,互相禮讓,不要因為小事情產生計較心態,生死離別才是大事。
母親在86年往生,當時年輕並不知道人生無常的道理,總覺得母親生病一定會好起來,沒想到生命竟如此脆弱,母親住加護病房第七天,竟然撒手人間,淑蘭沒來得及見母親最後一面,一直是她的遺憾。看到《父母恩重難報經》手語音樂劇演繹,劇情中年輕人忤逆雙親要離家出走,總讓她覺得鼻酸,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同時感受到對兒子的教育很重要,就如同<子過>父母親都會擔心孩子變壞,這次孩子也有參加演繹,希望藉由慈濟的力量能夠引導她向善、向上。
◎對父母說聲愛
心導管室黃秀娟懷胎九個月,四十幾歲的高齡產婦,懷孕過程噁心、嘔吐讓她很不舒服,做了很多的檢查,甚至有做羊膜穿刺,確保胎兒健康。秀娟沒想到自己的福報這麼大,能跟寶寶一起同台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中的<懷胎十月>,感動自己也能影響別人。為了能夠演出圓滿,秀娟每晚跟肚子裏面的女兒說,「我們兩個有很重要的事情要一起完成,希望你慢點出來,讓我們能順利演出,經藏演繹時,要靜靜的聽,要領受在心,讓我們真的有多一點的福報。」
秀娟想到母親懷她時,子宮破裂大量流血,父親騎機車帶媽媽求醫,到了醫院門口媽媽竟然暈倒了,生產過程真的很辛苦。看到經藏演繹,反省自己以前年輕不懂事,想到自己在外地工作,很少在父母親身邊照顧父母親,也趁這個機會跟自己的父母親說聲「我愛你。」
◎父母恩重如山
大林慈濟醫院專科護理師李敏瑄:「我就覺得我很感恩上人幫我,給了我這帖心藥,讓我有機會彌補對父母的懺悔跟後悔,因為我真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在。」現在她要做慈濟來回報父母恩。
李敏瑄<十恩>中的<第三恩 生子忘憂恩>,看到同仁演懷胎的過程中,才回想到以前母親常說她懷胎時的辛苦,當時血崩難產,血庫中的血液不夠,父親捐血才讓母親順利生產,知道母親懷胎的辛苦,看到演繹之後,才深刻地感受到母親對她的愛,其實從懷胎就開始了,讓她懺悔以前年輕不懂事,未能及時回報父母恩。
◎孩子是父母心頭的一塊寶
醫事室住院組股長鐘惠琴與女兒一起參與演出<十恩>中的<第八恩 遠行憶念恩>,惠琴想到自己的女兒,由如演繹中的情境一樣,今年要離開她到台中念書,不由自主眼淚就留下來。先生說,孩子長大了就是要讓她獨立。但惠琴不捨地說:「當媽媽真的會很不捨,孩子真的是自己身上的一塊肉」。
惠琴表示,從彩排開始,每一幕都讓他感觸良深,當初自己懷胎時也是非常辛苦,孕吐的很厲害,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恩,而自己的母親在懷她時也一樣,最近公公往生,更讓她覺得行善、行孝要及時。惠琴的女兒也由此知道要做個手心向下的人及時行善,而演繹讓母女倆收穫很多感動滿滿。
◎終曲
「烏鴉能反哺 倦鳥也知返」〈終曲〉裡一位事業有成,給妻兒衣食無虞的生活,但對父母卻很不耐煩,直到孩子長大了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時,這才讓他恍然大悟,但對父母行孝為時已晚。
外科加護病房主任范文林表示:「真正在演出的時候,心裡感觸還是很多,尤其那一幕人去樓空,還是會掉淚,因為男主角叫了一聲--爸爸,舞台上只剩下空盪的搖椅,我想每個人這種感恩的心情,應該都有,是不分年紀的。」
《父母恩重難報經》手語音樂劇演繹謝幕了,多少淚水、法水沁入人心,希望這份感動,能化為行動,也讓這個「愛」溫暖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