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痛風
在過去的經驗中,痛風常常發生在貴族或有錢人的身上,而這些人的日常生活優渥,多為美食者。因此,「飲食」被認為與「痛風」的發生有密切的相關性。因此,痛風的病人常會被嚴格地控制飲食攝取,以減少痛風的發作。最近人類社會特別是開發中及已開發國家飲食營養遍大幅提高,痛風已不再限於帝王之家。痛風是一種具有家族性的病症,多發生於男性,是由於體內的普林(或稱為嘌呤,是一種核蛋白)代謝異常所造成的普林在人體中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尿酸,當尿酸合成量過多或是排泄受阻時,體內的尿酸含量會升高,若是過高時(高尿酸血症),會形成尿酸鈉結晶(痛風石),沉積在器官中,其中最常見的是腎臟和關節,於是患者便會感到關節疼痛。不過,人體內的普林的來源不只是外來含有普林的食物而已,當我們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時,體內合成的普林的量增加,這些是屬於內生性的普林來源。不論是外來性或是內生性的普林,一旦太多,超過身體所能出的數量時,就有了尿酸濃度增加的危機,也就有形成痛風的可能。
一、長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引起:
痛風性關節炎、腎臟病、尿路結石,並常併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及 心血管疾病。
二、痛風的臨床徵狀,可分為四個階段:
1、合併症狀的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風
3、慢性痛風性關節炎
第一階段:為高尿酸症期,病人症狀除血尿酸升高外,無痛風臨床症狀。
第二階段:為痛風早期,突出症狀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突發發作。出現以小關節為 主的關節紅腫、熱痛、腫脹、僵硬、屈伸不利,血尿酸增高。
第三階段:稱痛風中期,痛風性關節炎由於反復急性發作造成的關節損害,使關節 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破壞與功能障礙。可出現皮下痛風結石,腎功能正常或輕度減退。
第四階段:稱作痛風晚期,人體出現明顯的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痛風石增多,體積增大,易破潰流白色尿酸鹽結晶,腎功能明顯減退,嚴重者可出現腎功能衰竭或尿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