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粽~腸胃有保庇

張雅芳 營養師

中國人吃粽子的歷史悠久,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慶端午之必備食物。在臺灣傳統粽子則因地區之間作法的差異,常稱作「北部粽」和「南部粽」。依口味可分為鹹粽及甜粽兩種,其相比較之下,不外乎脫離不了高熱量、高油脂、高鹽份及低纖維的問題。

隨著現代人追求健康概念,傳統粽子造成身體負擔,不妨製作另類的健康粽,讓今年端午節有不同的健康創意。「傳統肉粽」每顆熱量約在400~600大卡,其糯米較難消化,吃太多恐會造成胃漲、消化不良,也因纖維少也可能造成便秘的問題。若包粽子時,改選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素材,調味少一點,以瘦肉、蒟蒻、百頁豆腐、豆乾取代五花肉、以百果、香菇丁取代蛋黃,加入紅蘿蔔及竹筍配色,以五穀米取代糯米,來增加粽子的纖維。

另外吃粽子時,最好少用沾醬,如蕃茄醬、甜辣醬等,因為這些都是含鈉量高的調味料,對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者不利,建議可用少量醬油搭配天然香辛料(蔥、薑、蒜、香菜)來代替一般市售沾醬。家中若有糖尿病患者,則可選擇五穀粽,但要注意粽子的份量,一顆肉粽等於四份主食(約一碗飯)+二份肉類及兩份油脂,所以進食時搭配水煮蔬菜食用,可避免血糖過高,又可達到均衡飲食。所以,慢性病患者不必擔心不敢吃粽子,只要適量淺嚐就可以,而一般人一次最好不要吃超過二顆粽子為限。

由於傳統粽子多半屬於高油、高鹽、高糖,這些都不適宜慢性病患,至於一般民眾,為了避免過胖最好也要少吃為妙,因此,一定要熟記「少油、少鹽、少糖」的吃法,同時為了飲食均衡,最好吃粽子的同時別忘了搭配一碗水煮青菜或配上一碗清淡蔬菜湯,如絲瓜、苦瓜、竹筍湯等,最後再來一分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則可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

延伸閱讀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意見信箱 | 人才招募 | 網路地圖

大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622嘉義縣大林鎮民生路二號
電話:(05)-264-8000

Copyright © 2021 大林慈濟醫院 All rights | 管理 |

 隱私權保護政策
 資通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