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專欄
食品抗毒、生活拒塑
張雅芳 營養師
塑化劑事件讓人聞塑色變,最近爆發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大家都不敢相信每天食用的食品,到底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又放了哪些添加物?經過這一次轟雷乍響,才讓我們正視食品添加物的存在及複雜、黑暗的另一面。
遠離塑化劑,或許可以先從「生活拒塑」開始做起!如何在生活中減少塑化劑的小撇步:
1. 少用塑膠製品
炎炎夏日少用塑膠盛裝飲料,儘量自己攜帶不銹鋼杯或馬克杯。超商購買便當若包裝有塑膠盒或薄膜,要避免高溫微波;外食族則減少用塑膠袋、塑膠容器裝熱食,改用玻璃製品或瓷器來盛裝。婆婆媽媽在廚房中減少用保鮮膜進行微波蒸煮,也不要用以包裝油性食物;家中有兒童則避免放置在塑膠地板上吃東西、玩耍、睡覺;也不給兒童未標示「不含塑化劑」的塑膠玩具、奶嘴。
2. 少吃加工食品
消費者購買加工食品時,務必注意標示之內容物,添加的是否為法定的食品添加物,若有標示不明,或非法定之物品者,請勿購買。攝取過量的添加物對人體並沒有好處,反而有害處,消費者選食品,應儘量避免色彩鮮艷或是有奇異色澤的食品,儘量吃天然新鮮的食物為佳。
3. 少吃動物性脂肪、內臟
許多環境荷爾蒙及塑化劑,都是以脂溶性的型態存在。少吃高油脂食物,即可減少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累積在體內。另外,環境荷爾蒙經常須由肝、腎代謝而累積其中,因此少吃動物的內臟也可以減少吸收。
4. 多喝水
塑化劑大部分經由腎臟及肝臟代謝,每天至少喝1500~2000㏄的開水可使腎臟代謝解毒能力,發揮最大功效。
5. 多吃全穀類、高纖維食物
以全穀類食物為基礎,搭配三份的蔬菜及兩份的水果,可使肝臟經由膽汁排除到糞便的毒素,不會殘留在身體;炎炎夏日除了可喝杯豆漿外,點心可選擇綠豆或薏仁也有清熱解毒的效果。
6. 多選擇當季盛產的蔬果
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抗氧化物質,例如:茄紅素(蕃茄、西瓜)、胡蘿蔔素(木瓜、南瓜、蕃薯)、花青素(葡萄、李子)、葉綠素及葉黃素(深綠色蔬果)等,吃當季的蔬菜,不僅能獲得充足的營養素,其蔬果的抗氧化能力可以緩解其毒性;另外,盛產的當季蔬果,便宜、較少灑農藥,不止新鮮也顧及健康,可避免過量的農藥殘留問題。
藉由這「3少3多」希望民眾不要再誤觸塑化劑這個「地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