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護
出院準備連接長期照顧資源
李阿公是位70歲的退休農夫,與兒媳一家人同住,身體依然健朗的他不再為農事忙碌,每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騎著「歐兜拜」到田裡巡視,或是到隔壁村莊去找老朋友聊天。有一天在探訪老友的路途中,不幸的發生了車禍,頭部外傷經過了醫師的緊急的處置,病況漸漸恢復穩定。但是,阿公意識清楚,四肢乏力,日常生活的活動皆需家人協助,進食時偶而會嗆食,所以醫師幫他插上鼻胃管,透過灌食協助他攝取足夠的營養。轉到病房繼續接受治療的阿公,日常生活由兒子及媳婦照顧,雖然他們已經在加護病房學習過灌食及換尿布技巧,原本活跳跳又開朗的阿公,無法翻身、無法由嘴巴進食、全身軟弱無力…,這樣的狀況讓家人毫無頭緒也手忙脚亂。
記得第一次前往探視並自我介紹的時候,兒子的反應跟過去無數次的經驗一樣,非常生氣的說:「才剛從加護病房轉出來,就要趕我們出院。」!經過了一番溫言軟語的解釋,用了百分之兩百的誠懇跟關心,這位無助的兒子的終於解開心防,對於父親雖然目前穩定,但是未來不可知的病況,大吐他的照顧壓力跟焦慮。
阿公的兒子、媳婦非常孝順,對阿公未來的照顧想親力親為,但是從沒有照顧經驗的他們,眼前的各項日常照顧工作,感覺壓力很大;擔心弄疼阿公所以不太敢幫阿公翻身,許多必須的照顧程序及技能,在種種的擔心下,變得寸步難行困難重重。為了舒緩家屬幾天來守候加護病房外的疲累,評估家屬經濟狀況後,建議家屬先請看護協助稍做喘息,同時也讓家屬在旁學習看護的照顧技巧,熟練後再由家屬接續照顧。在每天的探視中,只要兒子跟媳婦的照顧技巧有進步,就給予讚美及鼓勵,提醒照顧過程中需要加強及調整的注意事項,住院期間營養師評估阿公灌食的狀況予以調整飲食攝取,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們也協助安排阿公的復健計劃,在出院準備團隊的協助下,阿公漸漸恢復,開始下床接受復健治療,兒子、媳婦不但學會了日常照顧技巧,也主動討論阿公的出院照顧計畫。因為阿公意識清楚,孩子們覺得讓阿公回到熟悉的環境,進步會比較快。所以整理了阿公回家後,需要的輔具清單,並提供了輔具租借資訊給家屬,兒子也順利的幫阿公準備了照顧床、輪椅及助行器,並用斜坡克服了門檻的問題,營造無障礙的空間及環境。雖然兒子及媳婦已學習了照護技巧,回家又是家屬重新適應的開始,為了減輕家屬的負荷,政府推動的長照2.0計畫非常適合目前的阿公及家屬,所以協助家屬申請了居家服務,讓居家服務員定期到家中協助阿公身體清潔及簡單的家事服務,並申請居家復健由治療師到家中,教導家屬利用家中的環境,協助阿公執行復健治療,在阿公出院後第二次回診追蹤時,即順利的移除了鼻胃管,並可以助行器活動約50公尺,我們看到了進步的阿公跟家屬寬心而喜悅的眼神。
出院準備服務在近年來,在政府長期照顧政策的推動下,與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進行接軌,讓失能病人從住院到出院可即時獲得長照服務資源,讓照顧者得到實質上的協助,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在這高齡化、人口負成長、低經濟型態的雲嘉地區,長期照護是許多人共同面對的問題,近期許多民眾口耳相傳或是有看到電視媒體的宣導,民眾已經能透過媒體了解出院準備提供的協助,利用長期照顧資源對病患及家屬在照顧層面上有很大的幫助,在出院準備服務團隊共同的努力照顧下,病人可得到穩定的照顧,出院後有良好的照顧品質是大家共同的目標,也是家屬盼望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