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癌白血球暴增全身虛弱 大林慈院籲及早就醫勿拖延

  • 科別索引: 血液腫瘤科
  • 人員索引: 李思錦 醫師
  • 病症索引: 倦怠

2023052501_7057f.jpg

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翁先生治療後合照

  56歲的翁姓男子去年四月間因為全身虛弱無力、喘不過氣,被家人送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檢查發現白血球高達18萬多,高度懷疑是急性血癌,血液腫瘤科醫師緊急安排住院治療,以藥物降低白血球數,並透過骨髓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待病情穩定後接續化學治療,讓翁先生病情順利緩解,開啟第二人生。

  翁先生分享,一開始因為牙齦腫、胸口痛,到診所拿藥吃,但病情未改善,因當時疫情嚴重,未到醫院就診,硬是撐了一個星期左右,直到出現冒冷汗、無力、喘不過氣、疲累等全身不適的症狀,痛到受不了,才趕忙請救護車送至急診就醫,因病情危急,被安排住進加護病房治療,幸好治療後病情逐漸好轉,體力也漸漸恢復,完成治療後,已經可以如生病前一樣回到工作崗位,擔任泥水師和照顧自家果園。

  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表示,翁先生到急診就醫時白血球數高達18萬多,比正常值高出好幾倍,懷疑是急性血癌,因細胞數量太多,併發症機率增高,因此初步先以藥物降低血球數,再進行化學治療。

  李思錦醫師指出,翁先生在治療後白血球數下降,透過骨髓檢查確定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在接受高劑量化學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得以離開加護病房,經過約一個月的住院治療,即順利出院。翁先生完成五次化學治療之後,體力已恢復到與正常人差不多。

2023052502_59b50.JPG

翁先生完成治療後,已經可以如生病前一樣回到工作崗位,擔任泥水師和照顧自家果園。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致病原因與遺傳較無相關,有時是因暴露到致癌物,例如輻射,或是施打過化學治療的癌症病人,有較高的風險。李思錦醫師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依照其共病、年紀及基因、染色體的表現,分為低風險、中風險及高風險族群,如翁先生這樣的低風險族群病人,不需要接受異體骨髓移植,但高風險病人,例如帶有FLT3或IDH1這類比較不好的基因表現,就需要在做完化學治療,病情達到緩解後,再接受異體骨髓移植。至於中風險的病人則是視其體力狀況,以及有沒有適當的捐者,或是疾病進展的考量,來決定化學治療之後需不需要執行骨髓移植。

  李思錦醫師表示,近年來新的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藥物的出現,提高了急性血癌治癒的機率。即使是高風險族群,若使用標靶藥物,搭配化學治療,盡快扭轉血癌的嚴重度,就有機會進行骨髓移植,延長存活期。

  李思錦醫師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台灣最常見的一種血癌,病情來勢洶洶,會在二至四週內大量增生不成熟的血球,通常有四大症狀︰若白血球功能不足,病人容易感染;若是血紅素製造太少,會造成貧血,出現喘、疲累等症狀;若是血小板低下,會有出血、瘀青等症狀;若是白血球增加到幾十萬,則會骨頭疼痛。通常急性血癌病人會同時出現2到3種症狀,嚴重時有可能造成栓塞,例如腦中風、肺栓塞、心肌梗塞,或是嚴重感染,甚至敗血性休克,也可能因出血造成血壓下降、休克,在很短時間內導致死亡,因此建議若有相關症狀,務必及早就醫治療。

相關新聞連結:

●慈善新聞網--急性血癌白血球暴增全身虛弱 大林慈院籲及早就醫勿拖延

●中華日報--全身虛弱白血球暴增 男罹急性血癌

●好醫師新聞網--急性血癌白血球暴增全身虛弱 醫籲及早就醫勿拖延

●健康醫療網--突患「急性血癌白血病」 中年男虛弱無力、喘氣不及

●嘉義新聞網--急性血癌白血球暴增全身虛弱 醫籲及早就醫勿拖延

●臺灣導報--全身虛弱白血球暴增 恐是急性血癌

大腸支架助93歲大腸癌阿嬤維持人生最後尊嚴

  • 科別索引: 腸胃內科
  • 人員索引: 柯秉宏 醫師
  • 病症索引: 大便異常, 大腸直腸疾症, 大腸直腸癌

健康飲食 逆轉腎 逆齡人生老不休

  • 科別索引: 腎臟內科, 營養治療科, 永續發展
  • 人員索引: 蔡任弼 醫師, 曹長安 營養師
 

大合照。大合照。

       慢性腎臟病友常因疾病困擾而鬱鬱寡歡,全身提不起勁,嘉義大林慈濟醫院5月3日上午舉辦腎臟病友會,營養師曹長安提供「天然的尚好 加工的不好」、「愛喝水 不喝湯」及「多吃米食 少吃麵食」等三大護腎口訣,幫助病友「健康飲食 逆轉腎」;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則分享「逆齡人生,老不休」的社區推動經驗,鼓勵腎臟病友要走入人群,透過社會參與,找尋自我價值。活動中盧鴻毅老師及音樂志工李國賜並透過音樂及歌聲,療癒在場的病友及家屬。

腎臟內科主任蔡任弼醫師希望透過病友會,讓病友們了解,腎臟病沒有那麼恐怖。腎臟內科主任蔡任弼醫師希望透過病友會,讓病友們了解,腎臟病沒有那麼恐怖。

       腎臟內科主任蔡任弼醫師致詞表示,希望透過病友會,讓病友們了解,腎臟病沒有那麼恐怖,全臺有約10分之1的民眾、約2百多萬人患有腎臟病,透過門診可以幫助病人控制腎臟病,不要演變到需要洗腎的情況。蔡任弼主任提醒腎臟病友,除了定期回診看醫生外,更要用心聽衛教師的衛教,顧好營養,保持心情好、多運動,才能顧好自己腎臟。

營養師曹長安分享健康飲食逆轉腎。營養師曹長安分享健康飲食逆轉腎。

       活動中由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曹長安分享「健康飲食 逆轉腎」,針對腎友們關切的飲食問題給予建議。她指出,日常生活作息與飲食的健康,是保護腎臟、逆轉慢性腎病的不二法門,並提供病友三大護腎飲食口訣︰

       1. 「天然的尚好 加工的不好」,加工食品相比天然食材,不僅營養價值較低,且會吃進過多的鹽分、食品添加物,長期下來對腎臟的負擔很大。

       2. 「愛喝水 不喝湯」,腎臟是身體水溶性廢物的代謝器官,有足量的水分補充,就像輪子加了潤滑油,才能更有效率的運作、代謝;而湯品融進了食物中過多的調味料、尿酸、鈉、磷、鉀離子,喝湯對腎臟來講就是加重他的工作負擔,越喝腎臟越壞。

       3. 「多吃米食 少吃麵食」- 天然的米飯、低加工的米食,是最簡單的低蛋白飲食,也可以減少麵食加工品對腎臟的負擔,一舉兩得。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也率領修習「健康傳播概論」的學生參加腎臟病友會,實地了解病友會的互動狀況,藉此體現支持團體的重要性。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鼓勵腎臟病友要走入人群,透過社會參與,找尋自我價值。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鼓勵腎臟病友要走入人群,透過社會參與,找尋自我價值。

       盧鴻毅在腎臟病友會中分享「逆齡人生,老不休」的社區推動經驗。他鼓勵腎臟病友要走入人群,透過社會參與,找尋自我價值;而家屬也要適時捉住「喘息」機會,照顧家中的腎臟病人,也要善待自己。有快樂的照顧者,才有快樂的被照顧者。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與音樂志工李國賜一起表演歌曲,透過音樂及歌聲,療癒在場的病友及家屬。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與音樂志工李國賜一起表演歌曲,透過音樂及歌聲,療癒在場的病友及家屬。

       病友會中,盧鴻毅也和音樂志工李國賜一起表演歌曲,透過音樂及歌聲,療癒在場的病友及家屬。「人生」、「繁華攏是夢」、「懷念的播音員」、「若是有一天」等好幾首經典的曲子,帶領病友及家屬走入音樂世界,也找到放鬆心情的機會。

(撰文、圖片︰黃小娟)

嘉義慈濟診所全方位「四心級醫療服務」

  • 科別索引: 腸胃內科, 腎臟內科, 復健科
  • 人員索引: 蔡任弼 醫師, 賴寧生 醫師

嘉義慈濟診所5月2日舉辦診所二期洗腎、復建、內視鏡中心與嘉義慈濟日照中心開幕啟用茶會嘉義慈濟診所5月2日舉辦診所二期洗腎、復建、內視鏡中心與嘉義慈濟日照中心開幕啟用茶會

  嘉義慈濟診所5月擴大服務,5月2日舉辦診所二期洗腎、復建、內視鏡中心與嘉義慈濟日照中心開幕啟用茶會,嘉義市衛生局副局長莊美如、醫藥新聞週刊社長王慰祖、西榮里里長林芳志等來賓受邀出席。

  位於嘉義市市中心安泰大樓,啟業近3年的嘉義慈濟診所,鄰近嘉義市火車站,位居交通轉運樞紐,嘉義在地鄉親就醫非常便利。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診所有教學醫院醫療品質,內外婦兒科一應俱全,進到診所內無藥水味,內部空間寬敞又明亮。他強調,為了拓展診所醫療服務,感謝衛生局主管機關,給予診所申請各項醫療設施提供最高標準與指導,診所以「嚴謹」戰戰兢兢的態度,設置洗腎、復健、內視鏡中心與嘉義慈濟日照中心,為了提供更高品質與貼近就醫便利性及一站式「四心級」全方位醫療服務。落實分級醫療,垂直整合的概念,例如日照中心的長者若是有肌力問題,可以與復健中心、活齡運動中心整合,而醫院急重症病人出院後,也可以依分級醫療的概念,到診所回診追蹤,實踐以人為本的精神。

嘉義慈濟志工王壽榮體驗嘉義慈濟診所復健設施。嘉義慈濟志工王壽榮體驗嘉義慈濟診所復健設施。

  嘉義市衛生局副局長莊美如表示,嘉義慈濟診所的特點,是從預防、醫療到長期照護的一條龍服務。診所設有運動中心、巷弄長照站及診所,若是遇到較嚴重的疾病,也可以轉診到醫院治療,後續還有長照的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未來還會有住宿型服務,對嘉義市民來說是非常好的服務。診所設有活齡運動中心,為了預防長者失能,要在長者未失能前提供肌力訓練,嘉義市6個運動中心因此而成立,嘉義慈濟診所活齡運動中心也是其中之一,若是老人有肌力退化的狀況,都可以到運動中心進行訓練,有專業教練指導,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嘉義市衛生局副局長莊美如表示,嘉義慈濟診所的特點,是從預防、醫療到長期照護的一條龍服務。嘉義市衛生局副局長莊美如表示,嘉義慈濟診所的特點,是從預防、醫療到長期照護的一條龍服務。

  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蔡任弼主任說,診所二樓原設有門診診間,同一樓層拓展洗腎、復建、內視鏡中心,讓民眾不必再舟車勞頓回到大林檢查,可以在嘉義慈濟診所一次完成,再結合日照中心及活齡運動中心,甚至未來的長照據點,就是整合醫療,讓醫療從預防、治療到復健都可以做得到。

  「一心級」復健中心,提供物理治療、職能治療服務。整合相關專業醫療群及治療師團隊提供復健服務,診所採用許多復健相關機型(如:牽引、電、熱療、石蠟浴、運動衛教,執行物理治療,讓需要進行復健的民眾得到最便利與高優質的復健醫療。

  「二心級」血液透析室,空間坪數170坪,總床數24床,提供腎友專屬洗腎專車服務。由診所負責人腎臟專科蔡任弼主任帶領的專業醫療及護理團隊,提供優質透析服務,診所洗腎機採用醫學中心等級,嚴格執行肝炎及無肝炎分區治療。

  「三心級」內視鏡中心備有新型高解析度超音波及內視鏡主機,提供腹部超音波、胃鏡及大腸鏡檢查。腸胃科醫師同時具備充水式大腸鏡技術,能將執行大腸鏡的不適感減到最低。

賴寧生院長與嘉義慈濟日照中心長者親切互動。賴寧生院長與嘉義慈濟日照中心長者親切互動。

  「醫療用心、照顧安心」銜接嘉義慈濟診所各項醫療服務的嘉義慈濟日間照顧中心,在診所樓上四樓,打造139坪,照顧服務30位失能及失智長輩的日間照顧中心,不僅提供長照長輩居家溫馨服務,更貼心減少家屬照顧的負擔。利用同棟診所醫療設施優勢,在日間照護的長輩,只要「搭電梯」就可輕鬆得到復健或就醫,一站式的日間照顧服務,要讓家屬感受充分喘息與安心。賴寧生院長說,結合嘉義診所定期巡迴醫療服務,白天長輩的醫療需求,在日間照顧中心立即性全方位得到解決,讓失能或失智長輩可以在自己最熟悉的社區,就近接受高品質長期照顧服務,是除了居家服務以外,另外更好的選擇。這就是「四心級服務」。

  嘉義慈濟日間照顧中心依照長輩不同需求,銜接活齡運動中心、復健中心,由專業醫療團隊設計專屬運動處方及復健運動、同時融入多元健康促進活動,除維持身體功能,延緩失能、失智外,更能促進長輩社會參與活動,這是一對一居家服務無法取代的優勢,讓長輩感受日照中心就像家一樣帶來的安全感。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指出,嘉義慈濟診所落實分級醫療,垂直整合的概念,實踐以人為本的精神。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指出,嘉義慈濟診所落實分級醫療,垂直整合的概念,實踐以人為本的精神。

撰文/閻廣聖;攝影/黃小娟

罕見泛視神經脊髓炎險癱瘓 積極治療遠離生命威脅

  • 科別索引: 過敏免疫風濕中心
  • 人員索引: 許寶寶 醫師

「為地球改變我願意」 2023大林慈院綠成林

  • 科別索引: 家庭醫學部
  • 人員索引: 林名男 醫師, 陳金城 醫師

「為地球改變我願意」 2023大林慈院綠成林

  • 科別索引: 家庭醫學部, 永續發展
  • 人員索引: 林名男 醫師, 陳金城 醫師

副院長林名男帶領醫院同仁一起宣誓【綠色行動 從我做起 大林慈院 我們+1】

  大林慈濟醫院是台灣及亞洲首家加入聯合國Race to Zero淨零碳排的醫院,為鼓勵同仁一起減碳護地球,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於4月20日中午舉辦「為地球改變我願意」 2023大林慈濟綠成林活動,邀約同仁一起將節能減碳落實在生活中,隨手關燈、關電腦,節約用水、不用一次性餐具、選用綠色標章產品,鼓勵同仁力行綠色生活,為減緩氣候變遷付諸行動。

  陳金城副院長勉勵大家,大林慈濟醫院能獲得SNQ國家品質獎章-醫療院所類醫務管理組銅獎,是同仁一起努力的成果,感恩大家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林名男副院長表示,2050淨零碳排不是夢,希望大家一起來盡世界公民的責任,在照顧病人之餘,也能照顧地球的健康。

  大力推動綠色醫院的副院長林名男指出,大林慈濟醫院2020年因推行綠色醫院理念於國際,獲國民健康署頒發「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貢獻獎」;2021年參與聯合國減碳運動,為亞洲第一家響應,臺灣唯一一家宣示參與2050淨零碳排醫院;2022年榮獲IHF國際醫院聯盟頒發「卓越綠色醫院銅獎」;2023年更以系統性推動綠色醫院,獲得第25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SNQ國家品質獎章-醫療院所類醫務管理組銅獎。今年4月與健康無害組織(HCWH)及全球綠色與健康醫院網絡(GGHH)等舉辦溫室氣體盤查工具工作坊及「Race To Zero 」高峰會。林名男副院長表示,2050淨零碳排不是夢,希望大家一起來盡世界公民的責任,在照顧病人之餘,也能照顧地球的健康。

總務室主任侯俊言邀請同仁於即日起加入「2023大林慈濟綠成林」LINE@,連續3個月響應「綠色生活」

  總務室主任侯俊言指出,今年是第三年舉辦大林慈濟綠成林,並且將活動時間由第一年的21天、第二年的30天延長為今年的90天,邀請同仁於即日起加入「2023大林慈濟綠成林」LINE@,連續3個月響應「綠色生活」,每週統計隨手關燈、關電腦、無電梯日、減少自行開車、珍惜食物,健康蔬食、節約用水、使用雲端發票APP、不用一次性餐具、不喝瓶裝水、重覆使用塑膠袋等綠色行動,同時使用不砍樹的環保衛生紙,消費指名綠色標章,今年的活動更邀請醫院的外包商一起來參加,共同為節能減碳貢獻一分心力。

  此外,醫院於6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舉辦2023全院醫療廢棄物減量競賽,鼓勵單位生物醫療廢棄物確實分類、減少使用量或其他減量方案,計算三個月平均生物廢棄物產生量是否降低,鼓勵大家一起為地球減少負擔。

總務室主任侯俊言邀請同仁於即日起加入「2023大林慈濟綠成林」LINE@,連續3個月響應「綠色生活」

  活動最後,副院長林名男帶領醫院同仁一起宣誓【綠色行動 從我做起大林慈院 我們+1】。包括院長室、護理部、影像醫學科、心功能室、社區醫療部、藥學部、總務室、人力資源室、營養治療科、工務室等單位,都分別宣誓將從政策面、垃圾減量、分類回收、以爬樓梯替代搭電梯、路跑活動不提供瓶裝水、推廣少肉多蔬食等不同面向,一起守護地球環境。

 

脊髓損傷患27年排尿障礙 肉毒桿菌+燒灼術成功擺脫尿管人生

  • 科別索引: 泌尿科
  • 人員索引: 翁慧鈴 醫師
  • 病症索引: 尿失禁, 排尿困難

大林推動Power BI有成 花蓮取經受益多

  • 人員索引: 林庭光 醫師

養雞農手掌捲入飼料機絞爛 成功救回手指後開心送蛋

  • 科別索引: 整型外科
  • 人員索引: 黃介琦 醫師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