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變心肌梗塞 消防隊聯手大林慈院及時救命

  • 科別索引: 心臟內科, 急診部
  • 人員索引: 李宜恭 醫師, 李禎元 醫師
  • 病症索引: 心肌梗塞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心肌梗塞病人明顯增多,日前一名49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因胸悶、胸痛、冒冷汗,經嘉義民雄消防隊救護車緊急送至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檢查發現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並快速送入24小時待命的導管室,由心臟內科醫師為其打通血管,消防隊與院方合力建構完整的搶救系統,把握秒關搶救生命。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李宜恭指出,今年4月1日起,全嘉義縣24輛消防局救護車均配備有到院前的心電圖機,如果有類似心肌梗塞症狀如胸悶、胸痛、喘的病人,就能在到院前先做十二導程心電圖,上傳到群組中,24小時均有急診專科醫師判讀,若是懷疑有心肌梗塞,就會就近送至有24小時心導管治療的醫院進行搶救。

病人送至急診室急救病人送至急診室急救

  大林慈濟醫院屬於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原本即有24小時心導管檢查及治療,且成效極佳,因此這位病人的心電圖被判讀可能為心肌梗塞時,便就近送到大林慈濟醫院搶救。李宜恭指出,在接到病人即將來院的訊息後,院方立即啟動團隊,包括急診室、心臟內科、心導管室、放射科、心臟外科及加護病房等,在病人抵達後便可立即展開治療。因為從病人發作到打通血管的時間越短,病人的存活率越高,心臟功能保存也越多。雖然只能爭取到短短10至20分鐘的時間,但對病人的預後有很大的幫助。

  病人何先生表示,當天吃午餐後突然覺得心臟跳得很快,頭暈、冒冷汗、全身無力、呼吸急促,在診所上班的侄女建議請救護車送到急診就醫。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李禎元醫師指出,這位病人到院時因呼吸衰竭插管搶救,心電圖檢查是明顯的下壁、後壁心肌梗塞,所幸經以心導管打通血管、放置支架,為病人搶回一命,已順利出院。

心臟內科醫師緊急以心導管打通心管心臟內科醫師緊急以心導管打通心管

  李禎元醫師提醒,衛教單張所描述的症狀如胸悶、胸痛、胸骨下重壓感、合併冒冷汗、疼痛輻射到下巴、脖子、肩膀、左上臂內側,可因為運動、搬重物、爬樓梯等負荷增加,或情緒起伏而誘發症狀,並持續2-10分鐘,在休息或舌下含俗稱「救心」的硝化甘油錠後獲得緩解,是典型穩定性心絞痛的表現。急性心肌梗塞發生時的症狀,可能如衛教單張上所描述,但是症狀更嚴重或是持續時間延長超過十幾分鐘。要特別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不見得會出現所有的典型症狀,可能以不典型的症狀表現如喘,吃飯後合併胸悶上腹痛等,只要是出現從來沒有發生過的胸痛,特別是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抽菸、冠狀動脈疾病、過去曾發生心肌梗塞或家族史有心肌梗塞等危險因子,就應該警覺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並立刻至急診就醫評估。即使是沒有相關危險因子的民眾,一旦發生異於平常的胸痛時,都建議就醫評估,才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李宜恭主任也提醒,最近因寒流來襲,早晚溫差大,血管會收縮,血壓會較不穩定,是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發生較多的季節,提醒民眾留意保暖,早上起床時先在床上躺幾分鐘,稍微活動一下手腳,等身體暖了後再下床,出門時也要注意保暖。

何先生出院後至心臟內科李禎元醫師門診回診何先生出院後至心臟內科李禎元醫師門診回診

撰文/黃小娟;攝影/黃小娟、江珮如

 

用生命走入生命 大林慈濟賴俊良副院長新書會

 DSC6074 069f7連續三年蟬聯臺灣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更是所有癌症中「死亡率最高、醫療支出最高、晚期發現比例最高」的三冠王,許多病人一經確診,已經是第四期了。

然而在雲嘉南卻有位醫師長年鑽研診治肺癌,總是苦口婆心告訴病人:「第四期並不代表就是末期,還是能治療的!」這位連夜裡都在替病人看片、找藥的醫師,挽救了無數肺癌病人,他正是大林慈濟醫院的賴俊良副院長。

11月29日上午,大林慈濟醫院、慈濟醫療法人特地為賴俊良副院長舉辦《肺癌臨床診療關鍵筆記》新書會,賴寧生院長、賴俊良醫師診治的多位病友,以及他指導帶領的醫師後輩,都現身分享這位「人醫」的認真、慈悲與精進醫術。

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透過影音力薦本書,他提及,近十年來肺癌的治療突飛猛進,多元治療也讓存活率提升,而賴副院長從二十多年前來到大林慈濟醫院便全力投入肺癌診治、成績斐然,「更重要的是,他那份一切以病人為優先的態度,總是努力去達成病人的需求,只要他能幫得上忙,他都全力以赴,這就是慈濟醫療的精神!把幸福美滿快樂留給病人,問題困難跟責任,就由我們來承擔。」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致詞指出,他常期許大林慈濟醫院的醫師,能夠走入病人的生命,能體會病人的感覺,才是真正的全人醫療精神,而賴俊良副院長做到了,讓病人能夠安心地將疾病的治療托付給我們的醫療團隊。書中的每一個故事,從肺癌的篩檢、診斷、治療到安寧的過程,值得大家慢慢仔細閱讀。

胸腔內科陳信均主任推薦,這本《肺癌臨床診療關鍵筆記》,是連胸腔內科專科醫師都覺得精彩的書,他也感恩賴副院長多年來在知識上和人生上的建議及協助。胸腔內科朱逸羣醫師則分享,賴副院長教導他,只要把這家醫院變成是自己的親人都願意來就醫的醫院,就能做到「視病猶親」。而朱醫師自己的外婆、阿嬤、爸爸等親人,都是到大林慈濟醫院來開刀、治療。

賴俊良醫師同時也是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肺癌學會及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理事。醫術與醫德兼備的他,總是苦口婆心勸慰病人不要放棄希望。有些病人在基因定序檢測後,發現臺灣尚無藥物可用,因此下班後的深夜,賴副院長仍不放棄地寫信到國外藥廠申請藥物,為病人找藥、找轉機,這份用心常讓他找到病情的轉折點,治療機會孕育而生、成功挽救了無數病人,更讓不少北部、南部的病人不遠前來求醫。

來自高雄的王女士,在癌末來到賴俊良醫師的診間,賴副院長耐心研讀她帶來的——在其他醫院累積了五年厚厚一大疊病歷且抽絲剝繭,最後查看她的用藥,發現她是吃到假藥,改用原廠藥後,也挽回她的生機。王女士分享,賴副院長是她的貴人,也是她的恩人,她現在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只能積極當志工,回饋給賴副院長。

罹患肺鱗癌的關先生,也是慈濟志工,四年多前罹患肺癌,因為對正規醫療沒有信心,轉而尋求另類療法,腫瘤四處轉移後,才在證嚴法師建議下來到大林找賴副院長救治。他感恩在他病情危急才來求醫時,賴副院長沒有放棄他,積極為他治療、讓腫瘤逐漸消失,至今藥物依然在他體內發揮良效,已維持健康3年多。

病友鄭女士及她的媽媽、女兒皆罹患肺癌,她感謝賴副院長照顧她們「肺癌家族」祖孫三代度過險惡難關,而她的母親更是賴副的老病人,母親確診時已是第四期,但在賴醫師治療下,曾與病共處超過14年,還能穿梭病房間擔任志工,母親雖已離世卻無憾。因為鄭女士和女兒都是透過健檢發現肺癌,因此提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肺癌該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賴俊良副院長表示,目前公認較有效的方式仍是「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肺癌篩檢」,他呼籲,永遠不要放棄治療,醫學不斷在進步,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賴副院長也提及,寫書過程中,當他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在整理時,才體悟到證嚴上人所期許的「用生命走入生命」。「在病人經歷人生最艱苦的時刻,我不只是一位醫師,更是一位陪伴者,這些過程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無法分離。」賴俊良醫師說,當病人好轉時,他跟病人一樣開心;當病人腫瘤惡化時,他比病人更煩惱,「有時回到家裡,家人都以為發生了什麼事,一副心事重重,開朗不起來的樣子,也許這正是『同體大悲』。」

慶幸的是,他帶領著大林慈濟醫院肺癌團隊,挽救回無數生命,他更期許未來的故事裡,眼淚少一點,更多的是喜悅!

十二年「假性腫瘤」遍全身 罕見IgG4相關性疾病找風濕免疫科

  • 科別索引: 過敏免疫風濕科, 過敏免疫風濕中心
  • 人員索引: 許寶寶 醫師

光子刀治療腦瘤免挨刀 研究成果登國際知名期刊

  • 科別索引: 放射腫瘤科, 神經外科
  • 人員索引: 陳良政 醫師, 陳金城 醫師

結合標靶真光刀四先進技術 肝癌四期患者三年來完全緩解

  • 科別索引: 放射腫瘤科
  • 人員索引: 陳良政 醫師
  • 病症索引: 肝癌

器官捐贈宣導及簽署意願卡推動有成 大林慈濟醫院榮獲獎項肯定

  • 科別索引: 移植外科
  • 人員索引: 尹文耀 醫師

AI加換水大腸鏡 輕鬆「挑」出大腸瘜肉

  • 科別索引: 腸胃內科
  • 人員索引: 唐家沛 醫師
  • 病症索引: 大腸直腸疾症, 大腸直腸癌

「還我本色 終結白斑」大林賴寧生院長淺談白斑症

  • 科別索引: 過敏免疫風濕科, 過敏免疫風濕中心
  • 人員索引: 賴寧生 醫師

多國專家合力定義換水大腸鏡 大林慈濟推廣有成獲邀助拳

  • 科別索引: 腸胃內科
  • 人員索引: 曾志偉 醫師, 謝毓錫 醫師
  • 病症索引: 大腸直腸疾症, 大腸直腸癌

核醫科引進新儀器 低輻射高精準度造福病人

  • 科別索引: 牙科, 核子醫學科
  • 人員索引: 王昱豐 醫師
  • 病症索引: 口腔癌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