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照。
慢性腎臟病友常因疾病困擾而鬱鬱寡歡,全身提不起勁,嘉義大林慈濟醫院5月3日上午舉辦腎臟病友會,營養師曹長安提供「天然的尚好 加工的不好」、「愛喝水 不喝湯」及「多吃米食 少吃麵食」等三大護腎口訣,幫助病友「健康飲食 逆轉腎」;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則分享「逆齡人生,老不休」的社區推動經驗,鼓勵腎臟病友要走入人群,透過社會參與,找尋自我價值。活動中盧鴻毅老師及音樂志工李國賜並透過音樂及歌聲,療癒在場的病友及家屬。
腎臟內科主任蔡任弼醫師希望透過病友會,讓病友們了解,腎臟病沒有那麼恐怖。
腎臟內科主任蔡任弼醫師致詞表示,希望透過病友會,讓病友們了解,腎臟病沒有那麼恐怖,全臺有約10分之1的民眾、約2百多萬人患有腎臟病,透過門診可以幫助病人控制腎臟病,不要演變到需要洗腎的情況。蔡任弼主任提醒腎臟病友,除了定期回診看醫生外,更要用心聽衛教師的衛教,顧好營養,保持心情好、多運動,才能顧好自己腎臟。
營養師曹長安分享健康飲食逆轉腎。
活動中由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曹長安分享「健康飲食 逆轉腎」,針對腎友們關切的飲食問題給予建議。她指出,日常生活作息與飲食的健康,是保護腎臟、逆轉慢性腎病的不二法門,並提供病友三大護腎飲食口訣︰
1. 「天然的尚好 加工的不好」,加工食品相比天然食材,不僅營養價值較低,且會吃進過多的鹽分、食品添加物,長期下來對腎臟的負擔很大。
2. 「愛喝水 不喝湯」,腎臟是身體水溶性廢物的代謝器官,有足量的水分補充,就像輪子加了潤滑油,才能更有效率的運作、代謝;而湯品融進了食物中過多的調味料、尿酸、鈉、磷、鉀離子,喝湯對腎臟來講就是加重他的工作負擔,越喝腎臟越壞。
3. 「多吃米食 少吃麵食」- 天然的米飯、低加工的米食,是最簡單的低蛋白飲食,也可以減少麵食加工品對腎臟的負擔,一舉兩得。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也率領修習「健康傳播概論」的學生參加腎臟病友會,實地了解病友會的互動狀況,藉此體現支持團體的重要性。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鼓勵腎臟病友要走入人群,透過社會參與,找尋自我價值。
盧鴻毅在腎臟病友會中分享「逆齡人生,老不休」的社區推動經驗。他鼓勵腎臟病友要走入人群,透過社會參與,找尋自我價值;而家屬也要適時捉住「喘息」機會,照顧家中的腎臟病人,也要善待自己。有快樂的照顧者,才有快樂的被照顧者。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盧鴻毅教授與音樂志工李國賜一起表演歌曲,透過音樂及歌聲,療癒在場的病友及家屬。
病友會中,盧鴻毅也和音樂志工李國賜一起表演歌曲,透過音樂及歌聲,療癒在場的病友及家屬。「人生」、「繁華攏是夢」、「懷念的播音員」、「若是有一天」等好幾首經典的曲子,帶領病友及家屬走入音樂世界,也找到放鬆心情的機會。
(撰文、圖片︰黃小娟)
嘉義慈濟診所5月2日舉辦診所二期洗腎、復建、內視鏡中心與嘉義慈濟日照中心開幕啟用茶會
嘉義慈濟診所5月擴大服務,5月2日舉辦診所二期洗腎、復建、內視鏡中心與嘉義慈濟日照中心開幕啟用茶會,嘉義市衛生局副局長莊美如、醫藥新聞週刊社長王慰祖、西榮里里長林芳志等來賓受邀出席。
位於嘉義市市中心安泰大樓,啟業近3年的嘉義慈濟診所,鄰近嘉義市火車站,位居交通轉運樞紐,嘉義在地鄉親就醫非常便利。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診所有教學醫院醫療品質,內外婦兒科一應俱全,進到診所內無藥水味,內部空間寬敞又明亮。他強調,為了拓展診所醫療服務,感謝衛生局主管機關,給予診所申請各項醫療設施提供最高標準與指導,診所以「嚴謹」戰戰兢兢的態度,設置洗腎、復健、內視鏡中心與嘉義慈濟日照中心,為了提供更高品質與貼近就醫便利性及一站式「四心級」全方位醫療服務。落實分級醫療,垂直整合的概念,例如日照中心的長者若是有肌力問題,可以與復健中心、活齡運動中心整合,而醫院急重症病人出院後,也可以依分級醫療的概念,到診所回診追蹤,實踐以人為本的精神。
嘉義慈濟志工王壽榮體驗嘉義慈濟診所復健設施。
嘉義市衛生局副局長莊美如表示,嘉義慈濟診所的特點,是從預防、醫療到長期照護的一條龍服務。診所設有運動中心、巷弄長照站及診所,若是遇到較嚴重的疾病,也可以轉診到醫院治療,後續還有長照的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未來還會有住宿型服務,對嘉義市民來說是非常好的服務。診所設有活齡運動中心,為了預防長者失能,要在長者未失能前提供肌力訓練,嘉義市6個運動中心因此而成立,嘉義慈濟診所活齡運動中心也是其中之一,若是老人有肌力退化的狀況,都可以到運動中心進行訓練,有專業教練指導,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嘉義市衛生局副局長莊美如表示,嘉義慈濟診所的特點,是從預防、醫療到長期照護的一條龍服務。
嘉義慈濟診所負責人蔡任弼主任說,診所二樓原設有門診診間,同一樓層拓展洗腎、復建、內視鏡中心,讓民眾不必再舟車勞頓回到大林檢查,可以在嘉義慈濟診所一次完成,再結合日照中心及活齡運動中心,甚至未來的長照據點,就是整合醫療,讓醫療從預防、治療到復健都可以做得到。
「一心級」復健中心,提供物理治療、職能治療服務。整合相關專業醫療群及治療師團隊提供復健服務,診所採用許多復健相關機型(如:牽引、電、熱療、石蠟浴、運動衛教,執行物理治療,讓需要進行復健的民眾得到最便利與高優質的復健醫療。
「二心級」血液透析室,空間坪數170坪,總床數24床,提供腎友專屬洗腎專車服務。由診所負責人腎臟專科蔡任弼主任帶領的專業醫療及護理團隊,提供優質透析服務,診所洗腎機採用醫學中心等級,嚴格執行肝炎及無肝炎分區治療。
「三心級」內視鏡中心備有新型高解析度超音波及內視鏡主機,提供腹部超音波、胃鏡及大腸鏡檢查。腸胃科醫師同時具備充水式大腸鏡技術,能將執行大腸鏡的不適感減到最低。
賴寧生院長與嘉義慈濟日照中心長者親切互動。
「醫療用心、照顧安心」銜接嘉義慈濟診所各項醫療服務的嘉義慈濟日間照顧中心,在診所樓上四樓,打造139坪,照顧服務30位失能及失智長輩的日間照顧中心,不僅提供長照長輩居家溫馨服務,更貼心減少家屬照顧的負擔。利用同棟診所醫療設施優勢,在日間照護的長輩,只要「搭電梯」就可輕鬆得到復健或就醫,一站式的日間照顧服務,要讓家屬感受充分喘息與安心。賴寧生院長說,結合嘉義診所定期巡迴醫療服務,白天長輩的醫療需求,在日間照顧中心立即性全方位得到解決,讓失能或失智長輩可以在自己最熟悉的社區,就近接受高品質長期照顧服務,是除了居家服務以外,另外更好的選擇。這就是「四心級服務」。
嘉義慈濟日間照顧中心依照長輩不同需求,銜接活齡運動中心、復健中心,由專業醫療團隊設計專屬運動處方及復健運動、同時融入多元健康促進活動,除維持身體功能,延緩失能、失智外,更能促進長輩社會參與活動,這是一對一居家服務無法取代的優勢,讓長輩感受日照中心就像家一樣帶來的安全感。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指出,嘉義慈濟診所落實分級醫療,垂直整合的概念,實踐以人為本的精神。
撰文/閻廣聖;攝影/黃小娟
副院長林名男帶領醫院同仁一起宣誓【綠色行動 從我做起 大林慈院 我們+1】
大林慈濟醫院是台灣及亞洲首家加入聯合國Race to Zero淨零碳排的醫院,為鼓勵同仁一起減碳護地球,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於4月20日中午舉辦「為地球改變我願意」 2023大林慈濟綠成林活動,邀約同仁一起將節能減碳落實在生活中,隨手關燈、關電腦,節約用水、不用一次性餐具、選用綠色標章產品,鼓勵同仁力行綠色生活,為減緩氣候變遷付諸行動。
陳金城副院長勉勵大家,大林慈濟醫院能獲得SNQ國家品質獎章-醫療院所類醫務管理組銅獎,是同仁一起努力的成果,感恩大家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林名男副院長表示,2050淨零碳排不是夢,希望大家一起來盡世界公民的責任,在照顧病人之餘,也能照顧地球的健康。
大力推動綠色醫院的副院長林名男指出,大林慈濟醫院2020年因推行綠色醫院理念於國際,獲國民健康署頒發「第一屆健康促進國際貢獻獎」;2021年參與聯合國減碳運動,為亞洲第一家響應,臺灣唯一一家宣示參與2050淨零碳排醫院;2022年榮獲IHF國際醫院聯盟頒發「卓越綠色醫院銅獎」;2023年更以系統性推動綠色醫院,獲得第25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SNQ國家品質獎章-醫療院所類醫務管理組銅獎。今年4月與健康無害組織(HCWH)及全球綠色與健康醫院網絡(GGHH)等舉辦溫室氣體盤查工具工作坊及「Race To Zero 」高峰會。林名男副院長表示,2050淨零碳排不是夢,希望大家一起來盡世界公民的責任,在照顧病人之餘,也能照顧地球的健康。
總務室主任侯俊言邀請同仁於即日起加入「2023大林慈濟綠成林」LINE@,連續3個月響應「綠色生活」
總務室主任侯俊言指出,今年是第三年舉辦大林慈濟綠成林,並且將活動時間由第一年的21天、第二年的30天延長為今年的90天,邀請同仁於即日起加入「2023大林慈濟綠成林」LINE@,連續3個月響應「綠色生活」,每週統計隨手關燈、關電腦、無電梯日、減少自行開車、珍惜食物,健康蔬食、節約用水、使用雲端發票APP、不用一次性餐具、不喝瓶裝水、重覆使用塑膠袋等綠色行動,同時使用不砍樹的環保衛生紙,消費指名綠色標章,今年的活動更邀請醫院的外包商一起來參加,共同為節能減碳貢獻一分心力。
此外,醫院於6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舉辦2023全院醫療廢棄物減量競賽,鼓勵單位生物醫療廢棄物確實分類、減少使用量或其他減量方案,計算三個月平均生物廢棄物產生量是否降低,鼓勵大家一起為地球減少負擔。
總務室主任侯俊言邀請同仁於即日起加入「2023大林慈濟綠成林」LINE@,連續3個月響應「綠色生活」
活動最後,副院長林名男帶領醫院同仁一起宣誓【綠色行動 從我做起大林慈院 我們+1】。包括院長室、護理部、影像醫學科、心功能室、社區醫療部、藥學部、總務室、人力資源室、營養治療科、工務室等單位,都分別宣誓將從政策面、垃圾減量、分類回收、以爬樓梯替代搭電梯、路跑活動不提供瓶裝水、推廣少肉多蔬食等不同面向,一起守護地球環境。
聯合國Race to Zero多國醫院代表參訪大林慈濟醫院。
大林慈濟醫院推動淨零碳排,除了與國際組織合作舉辦工作坊及淨零碳排高峰會,14日下午更邀請來自歐、亞6國的13位相關非營利機構成員前來參訪,彼此分享推動經驗,期待持續合作,傳播減少醫療對環境衝擊的觀念,減緩氣候變遷問題,讓病人的健康不因氣候變遷而失調。
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表示,醫療是高耗能的產業,此次聯合國淨零碳排工作坊及高峰會在臺灣舉行,代表臺灣醫療界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在高峰會結束後,與會貴賓移師大林慈濟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剛得到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醫療院所類醫務管理組銅獎肯定,與聯合國的淨零碳排理念是互相吻合的,非常歡迎大家來看看大林、臺灣、亞洲對淨零碳排的努力。
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期待透過合作,減緩氣候變遷問題。
林名男副院長分享大林慈濟醫院對於環保的種種努力,包括落實健康促進醫院,成立健康促進醫院管理委員會,從病人、同仁、社區及環境四個面向著手,推動健康職場,關懷同仁健康;設置資源回收場,鼓勵同仁、家屬參與回收,新進同仁教育訓練納入環保教育。配合政府政策,率先落實塑膠吸管退出醫院;使用中水回收系統,做為澆灌植物及廁所馬桶沖水使用;醫院內樓梯設置健康步道,鼓勵同仁、民眾多走路,少搭電梯;舉辦路跑、球賽、淨灘等活動,為同仁營造健康環境;院區設置大愛農場,鼓勵同仁親近大地;提供健康蔬食,減少碳足跡;舉辦義診、照顧戶打掃、參與國際義診,關懷弱勢民眾。
大林慈濟醫院洗腎室護理站設有超過9種分類資源回收桶,落實環保回收。
林名男副院長指出,大林慈濟醫院多年來陸續參與許多國際競賽,2012年全球首獲「國際健康促進醫院典範獎」,2014年獲健康促進醫院國際網絡聯盟的國際低碳醫院團隊合作最佳案例獎,2020年獲得健康照護無害組織Healthcare Climate Championship Award領導(Leadership)金獎及災難復原力(Climate Resiliency)金獎肯定;2020年獲得全球健康職場獎;2022年獲「國際醫院聯盟卓越綠色醫院銅獎」,是臺灣首家獲獎的醫療院所;2023年更榮獲冠於全台的111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醫療院所類,醫務管理組銅獎肯定。
大林慈濟醫院洗腎室護理站設有超過9種分類資源回收桶,落實環保回收。
14日下午的行程中安排來賓參訪洗腎室,護理站設有超過9種分類資源回收桶,落實環保回收;五樓心蓮花園採用回收環保材料塑木,以綠色植物降低大樓溫度,同時提供舒壓空間;感恩樓8樓的住宿長照機構輕安居,魚菜共生循環系統,最後一站來到幸福咖啡,體驗同仁、眷屬休閒時光。
心蓮花園使用環保塑木愛護地球。
林名男副院長指出,此次前來的朋友,是努力讓醫院或健康照護組織減少環境衝擊的國際非營利組織代表,他們在美國、歐洲、東南亞和中南美洲都設有基地,特別邀請他們前來大林,分享他們在醫院環保、減少醫院對環境衝擊的經驗及實用工具,也看看我們在醫院環保方面的實際做法與用心,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讓氣候變遷的問題能減緩,讓病人的健康不因氣候變遷問題而失調,希望未來能繼續合作,將如何減少醫院對環境衝擊的概念,傳遞到臺灣的其他醫院,讓臺灣除了醫療品質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之外,也能讓臺灣醫院在環保方面做得更好。
參訪住宿長照機構魚菜共生。
在參訪結束後,健康照護無害組織東南亞分部主任Ramon San Pascual分享,他感受到大林慈濟醫院不僅對環保用心,在照顧病人、同仁方面也都非常用心,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到處充滿愛,慈濟醫療在大林慈濟醫院的人文精神,讓他印象深刻。
(撰文、攝影:黃小娟)
臺灣首次舉辦聯合國「Race To Zero」高峰會,針對推動醫院淨零碳排之資源盤點、擬定行動計畫以及針對醫院如何推動相關計畫進行交流學習。
面對氣候變遷,醫療機構該如何因應?4月13日首次在臺灣舉辦「Race To Zero」高峰會,邀請亞洲加入聯合國Race to Zero的醫院以及未來有意願加入之國內外醫院代表約25人,針對推動醫院淨零碳排之資源盤點、擬定行動計畫以及針對醫院如何推動相關計畫進行交流學習。
來自美國、新加坡、越南、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英國等國家的17位專家,以及國內有意參與聯合國Race to Zero的醫院代表,13日下午在慈濟新店靜思堂參與由慈濟醫療志業、大林慈濟醫院與健康照護無害組織、全球綠色與健康醫院網絡(GGHH)及臺灣健康醫院學會等共同舉辦的「Race To Zero」高峰會。
「健康照護無害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是聯合國Race to Zero官方合作夥伴,也是醫療機構窗口,目前亞洲共有四家醫院加入Race to Zero,除了大林慈濟醫院,還有馬來西亞雙威醫療中心(Sunway Medical Centre Velocity)、新加坡邱德拔醫院(Khoo Tech Puat Hospital)及菲律賓聖保羅醫院(St. Paul's Hospital of Iloilo, Inc.)(SPHI)。健康照護無害組織的目標是在2050年前至少有11,500家醫院加入Race to Zero。
大林慈濟醫院自啟業以來,鼓勵同仁茹素,使用環保餐具,節水、節電,落實資源回收,不但照顧病人的健康,也用心於環境健康。去年由林名男副院長代表至杜拜參加「第45屆世界醫院大會(WorldHospitalCongress)」,榮獲「國際醫院聯盟卓越綠色醫院銅獎」,是臺灣首家獲獎的醫療院所,同時也是台灣及亞洲首家加入聯合國Race to Zero的醫院。副院長林名男指出,大林慈濟醫院淨零排碳短期目標包括溫室氣體盤查、制定減碳行動計畫、配合國家期程,訂出醫院淨零日程;中期目標除了持續減碳外,也能增加碳匯;長期目標則是達成淨零排碳目標。
臺灣首次舉辦聯合國「Race To Zero」高峰會,針對推動醫院淨零碳排之資源盤點、擬定行動計畫以及針對醫院如何推動相關計畫進行交流學習。
馬來西亞雙威醫療中心(Sunway Medical Centre Velocity)是馬來西亞首家承諾2050年淨零排碳的醫院,從碳足跡的盤點開始做起,包括採用氣候衝擊溫室氣體盤查工具(Climate Impact Checkup Tool),收集各個範疇的活動數據,以利制訂與推動永續發展執行計畫,並以促進機構員工及病患的健康為主要目標。以麻醉氣體使用為例,醫院目前正在探索地氟醚(Desflurane )的替代方案,因為地氟醚氣體是醫院排放的主要來源。另外,在醫院餐廳為員工提供補貼的"Go Green"膳食,以促進減少肉類消費和多吃蔬菜為主要活動宗旨。
位於新加坡北部的邱德拔醫院(Khoo Tech Puat Hospital),醫院管理階層非常支持任何將減少碳排放和醫院永續性發展的計劃,並成立綠色及永續委員會,結合工務單位及醫工單位,針對能源及水資院的有效利用進行規劃。
菲律賓聖保羅醫院St. Paul's Hospital of Iloilo, Inc. (SPHI)為減少廢水產生量,在醫院實施回收利用節水技術。此外,持續更換或購買更節能的變頻機組,100% 採用LED照明,能源消耗從2021年到2022年減少了15%。借助醫院不同區域的智能電錶/能源監控設備,能源消耗可以進一步監控區域甚至特定設備的時間能源使用,以便進一步優化能源使用並將其減少到最低限度。於建築方面,加強自然通風、隔熱、散熱,並加設天窗減少對室內照明的需求。
臺灣首次舉辦聯合國「Race To Zero」高峰會,針對推動醫院淨零碳排之資源盤點、擬定行動計畫以及針對醫院如何推動相關計畫進行交流學習。
撰文/黃小娟,攝影/謝寧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