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同仁身心靈健康 大林慈濟獲國際醫院聯盟健康職場金獎

  • 科別索引: 家庭醫學部
  • 人員索引: 張宏偉 醫師

2023110901_c9922.jpg

助植物人善終 大林慈濟與創世基金會斗六安養院簽署合作意向書

  • 科別索引: 家庭醫學部
  • 人員索引: 孔睦寰 醫師, 林名男 醫師

肥胖年輕女性 切胃減重甩糖尿病

20141031news 2076e

一名25歲年輕女性小慧(化名),體重將近一百公斤,不僅生活上有諸多不便,健康也出問題,因罹患糖尿病,需要施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在醫師建議下,進行胃切除減重手術,術後小慧甩掉近30公斤體重,糖化血色素從11下降至正常值6點多,不需再服藥和施打胰島素控制血糖。

  肥胖症除了因外表影響社交外,更會對健康造成傷害,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尹文耀醫師表示,許多數據顯示,肥胖所帶來的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等三高問題,對健康造成威脅,尤其年輕的肥胖族群,需要比一般人更早承受中風、糖尿病等風險,相較之下,壽命只剩一般人的三分之二,若能及早減重,有助於改善健康狀況。

  小慧在五年前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當時才20歲的她,想到自己一輩子都要打針、吃藥控制血糖,十分沮喪。從口服藥物到施打胰島素,小慧的血糖仍無法控制,糖化血色素更高達11,由於小慧的體重將近一百公斤,BMI值將近40,為了降低小慧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機率,新陳代謝科主任陳品汎醫師建議她接受胃切除手術,減去過多的體重。

  尹文耀醫師表示,疾病型的肥胖症,會考慮用手術來協助降低體重。讓胃縮小有好幾種方式,包括束帶、水球及袖狀切除手術,小慧接受的是袖狀切除手術,切除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胃部,讓胃部整個變得細小,食量減少,使病人體重降低,可預防肥胖併發症,也有助於恢復或改善原已有的三高或肝功能、腎功能不佳等併發症。

  尹文耀醫師表示,近來有許多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透過袖狀切胃手術或胃繞道手術,減少食量,同時也改善腸胃道荷爾蒙,讓血糖獲得控制,只需服用少量藥物,甚至有些人血糖恢復正常,已不再需要使用血糖藥物。手術至今將近一年,配合正確飲食與運動,小慧的血糖逐漸獲得控制,不需再服藥與施打胰島素。

  根據臨床統計,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有五成過於肥胖,因此醫師建議天天五蔬果,平日多運動,才能甩油甩糖,留住健康。尹文耀表示,開刀有其風險,以手術減重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但若因肥胖導致血壓、血脂、血糖等問題長期控制不佳,透過其它方法仍無法順利減重時,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目前手術均是以腹腔鏡甚至單孔腹腔鏡進行,傷口小、復原快,協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大林慈濟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整合式門診啟用 肥胖患者福音

坊間的減重方法千奇百怪,不過想要瘦得持久又不失健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林慈濟醫院為了幫肥胖者健康甩肉,特別於24日成立了減重整合式門診,藉由減重與代謝手術治療,讓病態型肥胖病患,享有健康的身體外、又能改變體態、變得更有自信心。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在致詞中表示,本院今年邁入15週年,藉由各特色中心陸續成立,提供給雲嘉鄉親更廣、更有醫療品質的服務。減重與代謝手術治療中心主任尹文耀說,肥胖症除了因外表影響社交外,更會對健康造成傷害,許多數據顯示,肥胖所帶來的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等三高問題,對健康造成威脅,尤其年輕的肥胖族群,比一般人更早承受中風、糖尿病等風險,若能及早減重,有助於改善健康狀況。

尹文耀醫師說,根據亞太區標準,BMI≧32且合併因肥胖引起的疾病,或BMI超過37對健康已經形成危害等病態性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因過重引起併發症或三高問題長期控制不佳,透過其它方法仍無法順利減重時,會考慮用手術來降低體重及改善血糖控制。透過限制型手術,例如胃袖狀切除手術或胃繞道手術,來減少食量,同時改善腸胃道荷爾蒙,術後只需服用少量藥物,甚至不再服用。目前手術均以腹腔鏡甚至單孔腹腔鏡進行,傷口小、復原快,讓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尹文耀醫師表示,開刀總是會有一定的風險,以手術方式來減重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術前必須謹慎的評估,術後密切追蹤,配合醫療團隊的建議,是相當重要的。

減重與代謝手術治療中心為針對減重病人所提供的全方位照護,除了結合了外科、新陳代謝科、身心醫學科、心臟科、營養師、耳鼻喉科、個案管理師等團隊,為每位病患做手術前最好的評估、規劃。因多科團隊照護,特別在13樓安排獨立的空間,供病患就診方便性、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方式,讓病患不需往返各不同的診間,即能獲得更完整的照護品質,也利於回診追蹤。

中心揭幕現場也來了之前接受減重手術的病患一同見證,今年29歲的盧姓男子,因糖尿病長期控制不佳,血糖平時都在300至400 mg/dl【血糖正常<100 mg/dl】,且糖化血色素平均在10%以上,經常住院治療,也需24小時背著胰島素幫浦調整血糖,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經由新陳代謝科評估轉由外科治療,執行胃袖狀切除手術,術後經門診持續追蹤,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已正常控制,不用再吃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酯藥物,體重也明顯下降、 活動更靈敏。

另外,於現場一同開幕的中醫體質調整中心,以中醫結合儀器檢測,利用檢測後的數據來針對不同體質做調整、養生。

男孩變胖糖尿病上身 縮胃手術找回健康

20181026news2 1ae17

20181026news 1 538c9

 

對於許多肥胖者而言,控制飲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說是吃對食物、維持健康。今年27歲李品諺從小就愛吃,就讀國二時體重已破百,大學更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雙腳莫名起水泡潰爛,直到去年至大林慈濟醫院做縮胃減重手術後,才慢慢找回健康,為了感謝醫療團隊,他在減重代謝手術的病友會中分享經驗。

這場由減重代謝手術治療中心舉辦的病友會,由主任尹文耀發起,現場除了頒發運動手環獎勵減重有成的病友之外,還帶動大家從醫院一樓樓梯爬到十三樓,以行動展現運動的重要。他說,現代人很容易在忙碌時忘了健康,往往只有吃而沒有動,甚至認為工作中的勞動可以取代運動,用美食犒賞自己,直到肥胖後健康也跟著亮紅燈,才想再藉由各種方法、藥物瘦下來,反倒可能引發更多疾病。健康管理中心護理長蔡牡丹也在病友會中,邀請病友參加醫院健走活動。

營養師黃靖琇為了讓減重病友健康享瘦、減少副作用,教大家做營養均衡的「黑米起司番茄飯」,材料包括黑糙米、番茄少許橄欖油一起蒸熟後,拌入毛豆仁、低脂起司、黑胡椒鹽,即可食用。「南瓜豆奶」材料包括南瓜、黃豆、堅果種子(南瓜籽、芝麻、腰果),蒸熟後用果汁機打碎後即可飲用,一兩黃豆提供的蛋白質約等於二兩肉,且提供足量纖維,沒有膽固醇不僅預防減重期間便秘困擾也有降低總膽固醇效果,是減重者最好的蛋白質選擇。這些多色彩、一物全吃的食材都是富含植物性化學營養素。減重不難,維持不易,就是要學習建立均衡飲食與正確選擇食物的技能,才能維持減重後的成果避免再次復胖的困擾。

去年七月接受縮胃手術的李品諺,國二時胖到125公斤,一天可以喝三瓶2000c.c飲料,幾乎沒有喝水,愛吃重口味的炸雞、漢堡,中午吃二顆便當外,晚餐吃飯用大碗公,後續又可以吃二碗泡麵、零食當宵夜,直到大學時發現自己小便後馬桶爬滿螞蟻,到醫院檢查才得知罹患糖尿病,甚至莫名雙腳出現像水泡類的東西,集中在腳板,破掉後傷口很大,就像燙傷一樣,吃藥打針都好不了。

李品諺畢業後有次工作,上班到凌晨時忽然喘不過氣,母親帶到醫院急診,發現血糖飆到四百多,需要打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是後續效果並無完全改善,新陳代謝科陳品汎醫師認為,只靠內科治療無法達到最佳療效,需要內、外夾攻,之後才轉由減重中心評估做縮胃手術,現在身高180公分,體重79公斤的他,不僅變成陽光型男,找回自信,糖尿病也改為口服藥物控制即可,飲食更配合營養師的方式,成功邁向健康新人生。

《中央社》--不能小看醫院碳排 一罐氣喘藥等於開車300公里

  • 科別索引: 永續發展
  • 人員索引: 林名男 醫師

節能減碳 淨零綠生活 大林慈濟醫院同仁踴躍響應

  • 科別索引: 家庭醫學部, 永續發展
  • 人員索引: 林名男 醫師

2023112301_c605e.JPG今年首次舉辦醫療廢棄物減量活動,共有8個單位達到減量成果。

       隨著氣溫升高,臺灣登革熱疫情有逐漸北移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宣告,21世紀健康的最大威脅就是氣候變遷,守護地球人人有責。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第三年舉辦「大林慈濟綠成林」活動,鼓勵同仁落實減碳綠生活,在為期三個月的活動中,有超過八成參與者在活動期間做到隨手關燈、分類回收、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無塑、走樓梯替代電梯及珍惜用水,一起為守護地球而努力。

2023112302_4e3a0.JPG

持續在國際間推動綠色醫院的副院長林名男,帶著大家一起了解臺灣淨零規劃。

       此外,由於疫情期間生物醫療廢棄物增加,醫院今年也首次舉辦醫療廢棄物減量活動徵選,共有8個單位透過確實分類、減少使用量等方式達成減量目標。

2023112303_7cd4d.JPG

總務室主任侯俊言分享,只要從日常生活中做些改變,就可以影響環境。

       持續在國際間推動綠色醫院的副院長林名男,帶著大家一起了解臺灣淨零規劃,他表示,全球約有5%的碳排放是來自健康照護部門,醫療行為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一樣會使氣候問題惡化,災害增多,有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登革熱,以往只在臺灣南部發生的登革熱,如今在北部也開始出現,這些都會造成醫療的負擔,他呼籲大家要即時行動,以免負擔越來越重。大林慈濟醫院是全臺灣甚至全亞洲第一家宣示將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醫院,而為了達成此一目標,除了醫院的各項軟硬體設施的改善外,醫院會持續推動綠成林活動,鼓勵同仁將綠色生活落實日常生活中,多蔬食、走樓梯取代電梯等,為自己、為環境、為全球的健康而努力。

2023112304_84ba1.JPG

總務室同仁孫偉誠分享廢棄物減量及分類回收方式。

       今年4月20日起至7月31日,醫院舉辦大林慈濟綠成林活動,邀約同仁加入「2023大林慈濟綠成林」LINE@生活圈,一起將節能減碳落實在生活中,隨手關燈、關電腦,節約用水、不用一次性餐具、選用綠色標章產品,每週提醒同仁統計實行成果,鼓勵同仁力行綠色生活,為減緩氣候變遷付諸行動,總計有477人報名,其中有429人、近9成參與者達標。

2023112305_1f898.JPG

工務室主任王起鑫分享,居家可透過選擇一級能效電器等方式節能減碳。

       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為了確實防疫,醫院的醫療廢棄物大幅增加,經統計111年大林慈濟醫院醫療廢棄物因每床/人/日比疫情前增加近四成。隨著疫情趨緩,院方今年首次舉辦醫療廢棄物減量活動,除由總務室同仁到各單位進行在職宣導外,也辦理廢棄物減量活動徵選,透過單位確實分類、減少使用量或其他方案達成減量目標,在13個報名參加單位中,有8個單位達到減量成果。RCC護理長許美蓮表示,透過一線同仁與環管股提出實務上細節討論,將餵食容器改以醫療廢塑膠處理,成功將感染性廢棄物的產生量減量。由原每床每日產生重1.78KG降至1.59KG。門診護理長黃淑燕則分享,在活動開始後,邀請總務室為門診同仁上課,加強分類概念,後續同仁透過確實分類、減少使用量等方式,成功達到醫療廢棄物減量的目標。

2023112306_ae8ae.jpg

大林慈濟醫院第三年舉辦「大林慈濟綠成林」活動,鼓勵同仁落實減碳綠生活。

      總務室主任侯俊言分享,醫院舉辦綠成林活動,希望廣邀同仁力行減碳綠生活,為減緩氣候變遷付諸行動,只要從日常生活中做些改變,就可以影響環境。工務室主任王起鑫分享,居家可透過選擇一級能效電器等方式節能減碳;總務室同仁孫偉誠則分享廢棄物減量及分類回收,說明醫院廢棄物分類與資源回收的做法,讓大家更了解如何藉由正確分類回收,減少垃圾量,延續物命、資源再生。

大林慈濟打造試驗藥局專用智能藥櫃 電子紙技術新突破

20231009_120332_89d1f.jpg

  為了提升試驗藥品的管理效率並縮短人力稽核藥品效期的時間,大林慈院藥學部近日與台灣新創生醫有限公司共同客製化一座專屬大林慈濟醫院試驗藥局的「試驗藥局專用智能藥櫃」(Clinical Pharmacy Automatic Dispensing Cabinet,CPADC)。結合電子紙技術,讓試驗案信息在藥櫃上一目了然,刷取試驗藥品領藥專用處方簽上的條碼開啟對應藥櫃的功能,也能避免誤發藥品,保障受試者的用藥安全。

  大林慈濟醫院試驗藥局藥師陳竑璇表示,客製化臨床試驗藥局專用智能藥櫃,透過智慧科技的融入,顯著提升了試驗藥品的管理效率並大幅縮短人力稽核藥品效期的時間,為臨床試驗帶來嶄新的管理方式。

  在藥學部李紀慧部主任帶領下,藥物調劑科陳媺主任、臨床藥學科朱雅蘭主任及藥事行政組陳竑璇藥師攜手打造,齊心構思並繪製出儲櫃配置規劃圖。主要將科技智能導入儲櫃,結合了電子紙技術,將資訊顯示於螢幕並提供試驗案相關信息,包括試驗案號、藥品名稱、含量規格、庫存量等資訊,使藥品資訊一目了然。

20231009_120329_e4976.jpg

  陳竑璇藥師表示,這套智能藥櫃的研發是團隊努力的成果,也是對臨床試驗管理的一次創新嘗試。透過這套系統,能更有效管理試驗藥品,並在嚴密的管理規範下保障受試者的用藥安全。CPADC不僅能縮短繁瑣調劑流程,還能落實雙重發藥核對機制,降低near miss(跡近錯失)的發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陳竑璇表示,此次研發的智能藥櫃已於大林慈濟醫院試驗藥局使用中,相信其帶來的顯著效益能為試驗藥品管理未來帶來嶄新的方向。大林慈院藥學部從發想構思到實際應用,不僅提升自我臨床試驗水平,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期許未來有更多智能發展導入藥品管理,提供醫療人員多方面協助,也能同時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醫療服務。

大林慈濟醫院憶起回家音樂會 北中南失智據點彰化同歡

  • 科別索引: 神經內科, 失智症中心
  • 人員索引: 嚴介聰 醫師, 曹汶龍 醫師
  • 病症索引: 失智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

 

 

滑入顯示的圖片 原本顯示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