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慈院新進住院醫師職前訓練 傳遞醫療人文與環保理念
2025/08/06 12:04
中西醫PGY跟專科住院醫師共25人參加。課程涵蓋醫療專業、安全管理、醫病溝通、人文精神,以及環保實作體驗,期許帶領年輕醫師踏出兼顧專業與地球永續的第一步
每一位踏入醫療殿堂的新進住院醫師,都是病人健康的守護者。為幫助他們在臨床工作起步前,建立專業能力與人文關懷並重的醫師養成之路,大林慈濟醫院舉辦為期三日的新進住院醫師職前訓練,於8月5日圓滿結束。中西醫PGY跟專科住院醫師共25人參加。課程涵蓋醫療專業、安全管理、醫病溝通、人文精神,以及環保實作體驗,期許帶領年輕醫師踏出兼顧專業與地球永續的第一步。
本次職前訓練以「醫療人文」為核心,邀請院內多位資深醫師及專業團隊分享臨床經驗與病人故事,透過《護患之間的人文感動》與《白袍下的溫暖》等人文講座,引導醫師學習從病人的角度思考,體會「專業之外的溫度」。
教學部李宜恭主任期許每位醫師都能成為成為病人與家屬信任的好醫師
教學部李宜恭主任表示,在醫師踏入臨床前,先讓他們了解醫院實際的醫療資訊系統與慈濟的醫療人文,除了幫助他們更快適應臨床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整個行醫過程中,除了培養專業素養,更能秉持證嚴上人的期許,醫師不只是看病,而是能真正照顧病人、關心鄉親,成為病人與家屬信任的好醫師。
特別邀請主持「慈濟世界」廣播節目 39 年的李蕙瑩(靜淇)師姊
今年課程中特別邀請主持「慈濟世界」廣播節目長達39年的李蕙瑩(靜淇)師姊,以自身經歷分享證嚴上人的悲心。她勉勵年輕醫師理解慈濟建院的初衷——「因為生命可貴,所有辛苦都是為了搶救生命、肯定人性。」
特別邀請主持「慈濟世界」廣播節目 39 年的李蕙瑩(靜淇)師姊
腦神經外科副院長陳金城醫師也分享了他「刀下人生」的故事。從臺大醫學系畢業後,他選擇回到故鄉加入大林慈濟醫院,扛起「神經外科一人科」的重任,門診、手術、急診輪值,一週七天、全天候待命。二十五年來,他以仁心與專業守護無數病人生命,他說:「只要病人能好起來,就是給自己最大的回饋。」
腦神經外科副院長陳金城醫師也分享了他「刀下人生」的故事
為呼應「綠色醫療」理念,課程中特別安排了環保體驗課程,從醫療廢棄物管理、資源回收到垃圾減量,讓新進醫師體會醫療專業與地球保護可以並行不悖。學員陳醫師表示,這幾天課程讓他熟悉了醫院系統,也深刻體會到「保護環境是全人類的責任」,在醫療工作中更要重視資源回收與減廢。蔡醫師則因從小跟著90歲仍在環保站服務的阿嬤做環保,對課程感觸特別深:「做環保其實不難,花一點心力就能幫地球很大的忙。」
慈濟志工林圭南師兄談慈濟環保站的成立,與愛地球的概念
自小在緬甸長大的黃醫師發現許多疾病都與免疫問題有關,近年來的疫情與疫苗更與免疫息息相關,希望自己能從這方面努力專研。環保體驗課程也讓他有所感觸。他說,以前在資源較不豐富的國家生活,來到台灣,看到台灣的資源非常充足,人人更應珍惜物資,並做好分類,累積起來就能減少大量浪費。中醫部這次有六位住院醫師一同參與課程,其中許醫師表示,第一次親手參與醫療廢棄物分類,才發現「垃圾要先清洗乾淨再分類」,這份用心能減輕後端志工的負擔,也讓她更願意身體力行。
為期三天的訓練,讓新進醫師在專業技能、人文關懷與環保意識三方面都扎下基礎。隨著這批新血投入臨床團隊,期盼他們帶著專業與愛心,為病人提供更安全、更溫暖,也更友善地球的醫療服務。
課程中安排了環保體驗課程,讓新進醫師體會醫療專業與地球保護可以並行不悖
(撰文、攝影:張菊芬)
隨著運動風氣和健康意識抬頭,近幾年越來越常聽到運動醫學,其實這是跨領域、整合許多專科的醫學。以大林慈院為例,它不只涵蓋中西醫,更有結合神經科、疼痛科、骨科等等,再加上物理治療師、體能訓驗師,醫療團隊各自帶有專科的專業,又有對運動的熱誠,面對求診患者,更能針對個人量身打造健康管理,縮短傷勢復原時間。職業選手能以運動醫學來預防傷害,一般民眾也能當作保養,讓自己有更好的運動表現。
雲林縣土庫鎮匹克球協會會長 陳癸元:「匹克球算是一種,比較好入門的球種,但是它會運動到,你全身的每一寸肌肉。」
匹克球選手 程誼珊:「全身是有運動到,可是它又不會像羽毛球,就是要急轉彎。」
程小姐右手持拍,殺球時覺得右手怪怪的,出國比賽前先進廠保養。
匹克球選手 程誼珊:「讓我的伸展上面就會更順暢,我運動起來就會更舒服,比較不會有運動傷害。」
大林慈院物理治療師 詩舜傑:「透過高階設備 這是磁波治療儀,它能夠把肌肉誘發,跟訓練得更確實一點。」
大林慈院高功能運動醫學中心主任 陳韋任:「她即便是受傷了即便是磨損了,即便是有不舒服,我們希望一邊治療一邊也可以,讓她在有不舒服的情況下,選手去出賽 但是不舒服的情形,可以一直得到緩解 。」
除了有高階治療儀器之外,最重要的是在運動醫學的領域,物理治療師有比較足夠的時間,徒手治療抓問題。
「痛點在這裡,大拇哥彎,手指頭彎, 妳往內旋這個有, 這個動作漂亮應該是會在這邊,但是你看,你都在這邊,結果應該是這一點,放開的時候徹底改變了,對 這一點特別緊,所以真正的元兇可能在這個地方 。」
也就是說,原本只是靠近肩膀的A出問題,A累了找B替代,B撐不了又找C和D來幫忙,結果A的麻煩變成ABCD都出狀況,如果不處理,後面還會跟著誘發更多問題。
大林慈院物理治療師 詩舜傑:「把代償解開之後,我們的人體才能恢復到,所謂的原廠設定,你把它放著休息它並不會還原,需要我們用特定的步驟,去把他一一還原,把它給解開。」
因此,這個不輕易喊休息的運動醫學中心涵蓋多項專科,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包括骨科,復健科,家醫,中醫,神經科,風溼免疫以及疼痛科,還有物理治療和訓練師。他們擁有各自的專業,甚至有國家隊隨隊經驗,帶著對運動的喜好,整合出不同於傳統的治療方式。
大林慈院高功能運動醫學中心主任 陳韋任:「重點是又不至於讓傷勢擴大惡化,所以不只選手,一般人也都有機會,去接受運動醫學的專業。」
大林慈院物理治療師 詩舜傑:「用國家級治療的水平水準,來對待一般的民眾。」
匹克球選手 程誼珊:「一般的醫生,都會叫你不要再打球,可是他不是,他是跟你說 你可以再加強哪邊 。」
運動醫學不一定是治療疾病,有時候它是搶在疾病之前,預防傷害促進健康。
李雅萍 楊俊亭 廖學信 嘉義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