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新北市樹林的旅行團39人,4月7日至9日到台南及嘉義進行三天兩夜的旅遊,8日中午在台南白河用餐後,下午陸續有團員上吐下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的不適症狀,至9日凌晨發現全團有20幾人出現類似症狀,9日上午由司機以遊覽車將全部團員送至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總計有25人因身體不適就醫,所幸經治療後,除了一位半夜於浴室跌倒而骨折長者轉回北部就近治療外,其餘均已順利離院返家。
9日上午10時10分左右,一部遊覽車載著來自新北的旅行團39人來到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主任秘書劉鎮榮表示,院方因事先接到司機通知,已先啟動大量傷患機制,動員醫療團隊在場等候,在遊覽車抵達急診時,就能依序為身體不適的25人檢傷、掛號、治療。院方即時通報嘉義縣衛生局,衛生局相關人員也趕到現場了解狀況。
66歲的魏先生表示,昨天中午用餐後,他是第一個上吐下瀉的,前後吐了16次,拉肚子6次。74歲的陳先生則表示,今天凌晨2點開始拉肚子,前後共6次腹瀉。
團員們分享,他們是經常一起出遊的親戚、朋友,預定4月7日至9日到台南、嘉義進行三天兩夜的旅遊行程,第一天晚上於台南住宿,隔天早上在飯店用完自助早餐後出遊,中午至白河用餐,午餐後陸續有人感覺不適,但一開始以為只是暈車所致。晚間至嘉義瑞里民宿住宿,陸續又有多人出現不適症狀,因此今天上午緊急由遊覽車司機載送團員們下山至大林慈濟醫院就醫。
團員江先生表示,雖然發生不好的事,但大林慈濟醫院迅速動員,為團員治療,很感動。幸好有到慈濟醫院來,我們總共有25個人不舒服,但是醫院動員超過50個人,效率非常好,值得佩服。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部長李宜恭指出,整個旅行團有39個人,其中有25個人出現症狀,其中有5人症狀比較嚴重,有點脫水現象,因此予以補充輸液,並抽血檢查,另外有一位高齡長者,因昨天半夜不舒服,上廁所時不慎跌倒,造成大腿骨骨折,在進行初步處理後,轉回居住地進行手術治療。
李宜恭提醒,目前天氣變化很大,食物的儲存要特別小心,因為很容易就腐壞,尤其是隔餐的菜,如果沒有好好地冷藏處理的話,很容易遭受到病毒或者細菌感染,常常會造成腸胃道的症狀,引起食安事件。所以不管是在家裡面或是在外面用餐,都要特別小心。此外在選擇餐廳時,也要注意一下廚房的衛生。
相關新聞連結:
●東森新聞雲--新北旅行團台南吃甕窯雞 25人疑食物中毒上吐下瀉急送醫
●三立新聞網--新北旅行團南下旅遊⋯25人吃完甕窯雞疑食物中毒!遊覽車開進醫院
●台灣好報--新北樹林嘉南旅遊團員疑似食物中毒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治療
●公視新聞網--旅行團白河用餐25人上吐下瀉 疑食物中毒嘉南2縣市啟動調查
●民視新聞網 --海鮮捲沒熟? 新北旅行團25人上吐下瀉 擠爆大林慈濟急診室
●自由電子報--新北39人到台南嘉義旅遊25人疑食物中毒 他慘吐16次拉6次
●鏡週刊--新北旅遊團南部吃甕窯雞25人疑似食物中毒 有人還吐到滑倒骨折
●聯合新聞網--新北市旅遊團嘉義旅行疑食物中毒 25人赴大林慈濟醫治
●中時新聞網--台南吃甕窯雞25人疑食物中毒 1人吐到滑倒骨折
●TVBS新聞網--剛在台南吃完甕窯雞 新北旅遊團25人驚傳食物中毒
38歲的小誠頭戴棒球帽,刻意壓低帽子遮住半張臉走進診間,手中拿著院外的檢查資料,他主訴三年前曾經接受過腦瘤手術,原以為把瘤拿掉之後就會好,但最近又被檢查出腫瘤復發,已經沒有信心留在原醫院做治療,於是抱著一絲希望改到我的門診就醫。
透過電腦螢幕清晰可見,一顆3公分大的腦瘤再度攻占了他的右額葉,同時從過去病歷中發現,他的額葉惡性腫瘤屬於分化不良星狀細胞瘤,也就是「第三級惡性腦瘤」,因此告訴他應盡快安排時間手術,再放下去恐怕會有生命危險。
小誠面對再次的手術挑戰,難免擔心害怕,但是讓他及家屬充分了解整個治療過程,經過討論之後,他馬上同意再次接受手術。因為考量他之前已有開過刀,因此這次開顱手術以原來的傷口進行,同時依據病情決定開顱範圍。手術後經過病理檢查結果,證實小誠的腦瘤為「膠質母細胞瘤」,也就是「第四級惡性腦瘤」,屬於最惡性的腦瘤。
膠質母細胞瘤 早期難發現
膠質母細胞瘤初期症狀缺乏特異性,可能只有非特異性的頭痛、頭暈、記憶衰退等症狀,往往直到特異性症狀出現,如語言障礙、認知缺損、感覺異常、肢體無力、癲癇發作以及嚴重意識昏迷等,才會確診。因此,膠質母細胞瘤很難於早期發現,多數人都因症狀惡化,甚至昏迷嗜睡,緊急送醫急救,才發現罹患膠質母細胞瘤。
通常腦瘤手術為了不傷及重要的神經構造,都會採用最大安全的切除方式,畢竟是人腦,很難像身體其他部位腫瘤一樣,能藉由犧牲周邊正常組織而做到更完全切除,因此,就算術中認為已經全部切除乾淨,但術後仍必須搭配放療、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使疾病預後效果更好。
術後放射治療 殺光癌細胞
隨著醫療進步,黃螢光輔助搭配手術中顯微鏡神經功能監測,可以在手術過程中清楚分辨腫瘤與正常組織的界線位置,避免切除到正常的組織,更精準及做最大有效安全範圍切除,減少殘餘腫瘤存在,術後再做放射治療,將術中無法切乾淨或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一網打盡,預後也比較好。手術當天,透過黃螢光輔助,讓小誠腦袋中的惡性腫瘤無所遁形,二個小時之後,成功清除所有腫瘤。
膠質母細胞瘤為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腦瘤,根據美國癌症協會估計,每年約有1萬3000名病人死亡。這類腫瘤好發於45至65歲男性,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腫瘤已經有一定大小,因此,若有出現非特異性的頭痛、頭暈、記憶衰退等症狀,建議最好找專科醫師做詳細檢查,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總舖師團隊」每月以健康美味創意料理推廣素食文化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身心科日間病房學員組成「總舖師團隊」,多年來不斷精進廚藝,每月以健康美味創意料理推廣素食文化,限量與院內同仁分享,獲得一致好評。日前學員們將部份出售餐點的獎勵金捐贈至慈濟基金會慈善項目回饋社會,學員分享,「我們不是社會弱勢,而是可以扭轉弱勢的團隊。」
總舖師團隊成員們將獎勵金捐贈至慈濟基金會慈善項目,由慈濟志工陳鶯鶯代表接受
身心科日間照護病房來自彰化、雲林、嘉義、高雄等地的17位學員所組成的「總舖師團隊」,成立至今已有8年,為響應護持證嚴法師「蔬食共善護大地」的精神,除了疫情期間暫停兩年外,每月都會研發創意蔬食料理,隨著季節變更養生健康高CP值菜單,每月一次開放醫院院內同仁預訂午餐,限量50份,供不應求。
總舖師團隊研發的創意蔬食料理,僅限與醫院同仁分享,供不應求
為感恩慈濟志工及同仁們長年支持與愛護,每年歲末召開學員大會時,學員們會將所得依比例分配獎勵金,除了耗材更換費用及雜支外,更將集眾盈餘獎勵金作為捐贈等用途,目前已累積捐贈6次。
日前總舖師團隊成員們一起來到醫院一樓志工組進行捐款,將款項二千元捐贈至慈濟基金會慈善項目,由慈濟志工陳鶯鶯代表接受。「總舖師團隊」阿鴻師說,大家的支持成為他們融入社會最佳良藥,更是精進產出最佳蔬食美味料理的最佳調味劑。學員專注製作蔬食美味創意料理過程,看似簡單的動作,都是有效益回歸社會的歡喜路。團隊一起捐款代表「心靈共伴」,更是展現每人擁有「華麗人生」。
總舖師團隊研發的創意蔬食料理,健康美味備受好評
新上任的「總舖師團隊」公關經理阿菊姐說,「我本來是社會弱勢者,一直沒有勇氣跨出,因為來到大林慈濟醫院,受到醫療團隊的協助與志工的關懷,才有今天的我,真的很感恩。」
日間照護病房職能治療師林俊佑表示,身心科日間照護病房的學員,多半是病情穩定,而家屬又有能力可以照顧,因此只需於白天來到醫院,晚上可以各自回家。學員們白天在醫院期間,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例如歌唱、運動、電影欣賞、手工藝等,讓他們能藉由參與活動增進人際關係,有助病情穩定,早日回歸社區。
總舖師團隊學員們捐出部份出售餐點的獎勵金回饋社會,開心翻轉弱勢
相關新聞連結:
●東森新聞雲--身心科病友組「總舖師團隊」 創意蔬食料理收益捐助公益